楼主: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2025-01-21 16:30:34※ 引述《a12345x (到不了终点)》之铭言:
: 我觉得与其讨论超越日韩
: 不先选择超过中港吗
: 港漫也已经没落了
来班门弄斧一下提自己的研究与考证。
目前世界单行本最多的漫画,不是秋本治的《乌龙派出所》,而是齐藤隆夫
的《ゴルゴ13(骷髅13)》,目前推出212本。
在2021年7月时推出201本,取得金氏世界纪录认证,然后当年9月,作者
过世。过世以后该漫画还继续出下去,目前还在连载中。
齐藤隆夫的地位,严格来看不亚于手冢治虫,就商业角度来看,可能更超越
。这几年日本的漫画研究逐渐补足战后到60、70年代,以“赁本(租书店)”
为主的漫画市场,提供很多资料与肯定,在Wikipedia上都很完整
过去手冢治虫等人开启的“漫画”主要是针对青年与儿童,但是便宜的租书店
主要消费者年轻的工人与劳动阶层,卡通式的画风不大能满足其需求,所以
就有了“剧画”的诞生。
“剧画”的特色就是写实,然后受到电影的影响,调性上都偏成熟与黑暗,而且
为了满足需求,大多会有裸露。内容则很大众,要提关键字的话就是:时代剧
、黑道、间谍。
也因为如此,这些剧画作品在台湾漫画审查的时代几乎全部不可能过关,就是
警察来抄租书店时会带走的那种内容。北斗神拳的原哲夫就是剧画风格绘师,
台湾真正见到剧画,是90年代池上辽一的哭泣杀神与圣堂教父了。
齐藤的作品很多,但几乎没有进到台湾,像是时代剧作品《鬼平犯科帐》、《
仕挂人・藤枝梅安》与《ゴルゴ13》都是。
拉回来,为什么谈到香港漫画会提到他呢?
因为当年贷本漫画的生产就是不停生产,产出越多赚得越多(这一点台湾也是
一样,一本言情小说印5,000本,台湾租书店一家一本就卖完了。不怕书出不
去,只怕没有作品可以出)。
所以齐藤首创分业分工模式,也就是把故事、草稿、绘制分成不同部门由不同
人分工完成,可以让漫画稳定产出。然后他自家开了一家出版社Leed社,来
出自己的漫画,就算在其他出版社连载也由自己出。
香港漫画的师徒制后来也演变成一样的分工制度,但是齐藤在贷本漫画消弭的
60年代就建立这样的分工,然后延续到70年代我们很熟悉的漫画杂志连载模
式,香港的确立已经是70、80年代了,有没有参考学习这样的制度,我没有
证据,但是彼此真的相当接近。
在这种制度下,新漫画家的出现不像漫画出版社透过新人赏(有朋友说是漫画
家的入职考试),大致上都是以职员雇用,然后慢慢往上爬。大致上比较像是
从生产线中“独立”出来,例如小池一夫就在齐藤的生产线上待过几年。
齐藤的漫画与港漫没落的原因似乎也是一样。
如果你在2000~2010年代有到日本,大概可以在便利商店里漫画杂志与成人
杂志的交界处看到Leed社上面名字的几部作品。因为就算租书店生意早就结
束,这些漫画还是有一群固定的读者,也许有年纪,也许和剧画一开始读者
一样是劳动阶级、也许是开着大卡车的运将,这些作品还是可以卖。而且便宜
又厚,很耐读。
随着时代过去,以及奥运排除便利商店的“情色”刊物,这些作品也慢慢从主
流退去。
不过因为过去赚饱饱,Leed社迄今还是很活跃的出版社,而且过去几年一直
很希望能把齐藤大师的作品推到中文圈。
——
总之,只要抓到一群读者需求,然后能建立稳定的生意模式,不要说去超越
什么,至少可以站稳阵脚赚得到钱。
而且从剧画与当年贷本漫画的研究,可以看出我们现在觉得很好的那些漫画
,只是适合输出与普及的内容,世界各国都有一些为了内需能赚钱稳定的作品
(记得韩国条漫也是成漫起家)。所以找到可以站稳的基础很重要。
(话说这个“内需”、“赚钱”、“稳定”在台湾当下好像有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