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的问题跟台湾游戏业一样,都是市场
台湾上世纪的文化产业,都想要背靠中国市场赚快钱
比如说现在某个被中国政府抓去关的台湾小说家,他的主要市场就是在中国
完全没有想说要去赚全世界的钱
反观韩漫,靠着手机这个媒介,搞出条漫这种新型态的漫画
加上韩国其他文化产业发达,创作出韩漫有电玩、韩剧这两个产业能变现
而韩国的电玩产业跟韩剧产业,也早就去赚全世界的钱
而台湾那群赚中国快钱的跑去中国之后,整个文化产业就被掏空
剩下的又只想要只想赚台湾市场,也没打算去拼全世界的市场
结果就像台湾人想当艺人,只能跑去韩国从练习生开始做起
台湾的漫画家就得跑去韩国的条漫平台上面赚钱,帮韩国人赚钱
作者: slygun (放开那个阿婆) 2025-01-19 11:55:00
跑去岛外工作就被你定义是掏空 好哦
作者:
EXIONG (E雄)
2025-01-19 11:58:00就是市场机制 美国产业外移也被某人说掏空美国啦
作者:
kokoko (K.O.)
2025-01-19 12:02:00会用“岛外”这词是看了多少支那网站才说出来的“国外”字很难打?
作者:
yezero (肥雁改)
2025-01-19 12:13:00很久以前大然有在办新人杯时就有些传闻那些新人并没有被积极邀稿。因为成本上代理日漫比较便宜,而且都是已经被日本市场筛选过的作品。
人都要吃饭都是讲中文当然比较容易,你连对岸都进不去还想去世界
作者:
EXIONG (E雄)
2025-01-19 12:17:00其实你根本不用管中国 你产品卖得好自然就会有人反应简体版本 重点你能打赢日韩吗
作者: fatelf 2025-01-19 12:21:00
一流跑日韩,二流跑中国,剩下跑不掉的这几年对岸平台一堆台湾作者,有能力一样可以一堆读者.
举文化币为例, 补助对象有特定年龄, 供需法则下间接将市场主流培养成年轻族群导向,在人均年收中位数50几万的状况下,年轻人有补助币, 就买他那个年纪喜好或主流的作品,年龄超过没补助, 就省钱减少消费, 或转向其他娱乐.上面的撒币者, 大概是预期以凯因斯学派以需求创造供给, 但他们想的不够多,忽视了娱乐非民生必需品, 替代效果强,小众作品供给者反而被推向容易被 替代 掉的一方,有些人出来喊没补助会做不下去,但现实状况是补助已经使市场更不容易培养长青级或现象级 IP
作者:
EXIONG (E雄)
2025-01-19 12:27:00同意楼上 明明消费力最强是中老年 台湾文创环境对中老年都不友好
在日本, 沉默的舰队 孤独的美食家, 这些30年左右的IP能够翻拍影视, 发挥综效进一步推广出去,往回推算, 大概就是当年手拿漫画周刊的10~30岁已成为消费中坚族群, 作品还能跟着消费族群一起成长.那他们早年需要持续靠政府补助吗?在日本钱淹脚目的年代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而是让市场自行适者生存.60几岁的 B'z 跟 20 几岁的 Ado 合作推电影主题曲,那有看过 57 岁的伍佰跟 2 30 几岁任一位台湾艺人合作推任何一部台漫的改编作品衍生歌曲吗?现在的困境在于一个传统观念认为是年轻人才会参与的漫画市场,政府补助又强化了这个观念,要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培养出足以走出世界的作品?我甚至不想谈教育部花钱拍广告把模型公仔丢掉这件事..
作者: SunnyBrian (人気薄二冠马) 2025-01-19 13:27:00
出版业缺乏的是市场调查跟数据研究,无法贴近市场真实情况,这跟国际赛棒球一样,之前就是各种凭感觉抓放,抓到自己下去
作者:
zxcmoney (ä¿®å¸)
2025-01-19 13:30:00当时漫画是新东西,而科学也证实了年轻人的更擅长学习新东西,其次漫画产业也追求新鲜感,不然大家一直看老漫画不就好了?年轻人更容易学习新东西产生新的创意,优先补助年轻人没错吧? 问题应该在怎么补助,其次则是漫画之间的共通基础训练是否有持续传承下来之类的
作者: sakungen (sakungen) 2025-01-19 13:34:00
同意,中国市场太大加上同文同种,所以一堆人找借口只想做中文去对面捞快钱,这借口常常就是市场太小只能靠中国。韩国人口5000万人,母语韩语,波兰人口3600万人,母语波兰语。照一堆人的理论这些国家根本不用做游戏、影视,因为市场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