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的胡哲明教授,也有讨论过宝可梦的“进化”议题。
胡哲明教授本人是宝可梦的爱好者,
他也担任台大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研究社的社团指导老师许多年了。
胡哲明教授每年大概会在台大宝可梦社演讲社课一次,主题包含讨论宝可梦的生物演化学。
社课的内容大致会介绍其在《科学人杂志》刊登的〈宝可梦奇想生物学〉。
以下大概节录〈宝可梦奇想生物学〉文中,胡哲明教授对于宝可梦进化的看法:
_____________
宝可梦中不断出现“演化”或“进化”的设计,是宝可梦发展很重要的一环,但也容易造成
知识的混淆。这个设计让宝可梦的形态有更复杂的变化,同时强化了宝可梦与生俱来的能力
,甚至赋予其新技能。
然而这和我们所认知的生物演化(evolution)意涵并不同,绝不能混为一谈。
举例来说,由“绿毛虫”变为“铁甲蛹”、再变成“巴大蝶”的过程,不能类比为演化,而
应和昆虫生活史中的变态(metamorphosis)相对应。
同样地,从“妙蛙种子”、“妙蛙草”到“妙蛙花”的改变也不是演化,而更像是老化(ag
ing)的过程。
由此可见,宝可梦的“演化”其实更近似于个体发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生物学的演化法则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是个体间的变异,其次是此变异可以遗
传给下一代,再来是这些变异可能会因个体适应力不同而在族群中被天择选汰。这三个要素
构成了演化天择理论的基本架构,也解释了生物种化和灭绝背后的机制。在宝可梦动画或游
戏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三个要素的作用和影响,但仍可在许多角色的设定上,推敲出田
尻智的设计概念。
举例来说,“晃晃斑”和“彩粉蝶”这两种宝可梦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变异。神奥地区的“海
牛兽”(海兔兽),在东部和西部海域呈现不同形态,但彼此仍能够互相交配,因此可以类
比成生物异域种化的初期现象。
演化的最后一项要件:族群中个体变异的天择,即所谓存强汰弱、适者生存,在宝可梦游戏
中更是再明白不过。每一只宝可梦都有属性能力的数值,即使是同一种类,这些数值也随个
体而异。在游戏设定的对战系统中,宝可梦彼此的能力强弱决定了对战结果孰胜孰败,这不
正是天择下的个体竞争现象吗?
_____________
总结教授的说法,宝可梦的“进化”并不能直接类比于现实世界中的“演化”。宝可梦进化
包含着“变态”和“老化”等现象,更趋近于个体的成长历程。
但宝可梦世界确实存在着能类比于现实世界“演化”的现象,包括宝可梦世界有“化石宝可
梦”,或是同一物种有不同的模样、型态、特性差异与个体值能力差异,这些都是现实“演
化”的要件。
胡哲明教授在台大宝可梦社的讲课也提到更多宝可梦对应现实生物学的例子。像是许多宝可
梦也跟现实生物一样,会有“性别差异”,有些只是外貌不同,但有些是连能力都不一样了
。
臭臭花等宝可梦能用不同道具产生“分歧进化”,则类似于现实中生物,因环境外加效应而
走向的不同演化过程。
但有些宝可梦的“进化”表现为,基本型态一样,只有某些部位变化较大。如伊布进化成水
伊布,长出头部的鳍和鱼类尾巴。这类似于现实生物学的“发育异位性”,在某些特定时机
和地点,生物正在发育某个器官时,器官却跳到另外一个“模组”,而发展成跟原本预期不
同的功能。
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宝可梦,如阿罗拉有“长颈变异”的椰蛋树,则是现实岛屿生态学上很
重要的独立演化概念。而海牛兽(海兔兽)在东西方只有颜色的差异,则偏向于现实的“异
域种化”初期,也就是当生物有族群隔离时开始累积型态变化,走向种化的过程。
宝可梦的确也能“遗传”,像是“招式”遗传,类似于现实拉马克的后天遗传现象。
而胡哲明教授认为,宝可梦的世界虽然有现实“演化”的现象,但世界观更倾向于“神导创
造论”,也就是宝可梦能追溯到由阿尔宙斯所“创造”,再由梦幻延伸。
简单来讲就是宝可梦已经趋向是架空世界观,宝可梦虽借鉴大量现实的生物学,但宝可梦的
演化关系不只能用现实生物学的角度看待。
像是鲤鱼王进化成暴鲤龙,又能再Mega进化。
这的确某种程度是“变态”,但应该是借鉴“鱼跃龙门”的意涵,而就跟现实的变态没什么
关系了。
尤其教授曾经思考过,宝可梦生殖问题,但一想到想到所有宝可梦都是卵生的,而且几乎所
有宝可梦都能和百变怪生蛋,教授就放弃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