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ciss1 (无)
2024-11-17 04:57:08※ 引述《mana1993 (默莫)》之铭言:
: : 写得好的就算了,问题是很多都写得很浅薄,只会让人烦躁
: : 少讲那些大道理,扁下去再来考虑后面会发生的东西
: : 大家觉得呢
: 另外“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最近刚好和人讨论到,讨论结果是,听起来很
: 有哲理,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句逻辑不通的x话。
: 发生在现实中,就是B告诉A这句话,认为A没有经历过被害人的痛苦,所以A不应该劝被害
: 人放下或原谅。
: 但反过来说,B有经历过A的痛苦吗?如果没有的话,B又是凭什么说A不应该劝被害人放下
: 或原谅?
: 说到最后,B口中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也只是另一种搞双标而已。
非也,“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在现实中,
是A先有意要劝B善,B听了之后,
B会告诉A这句话,认为A没有经历过“B”的痛苦,所以A不应该劝B放下或原谅。
你会说B双标吗?
又因为C常常看到B以这句话去回复A,所以每当任何人,比方D有意仿效A要劝E善,
C就会预判,E会反过来告诉D“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于是C会抢先于E,先告诉D“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所以,C没经历过BE的痛苦,凭什么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凭经验,预判被劝告者的反应而已。
不是双标,而是预判。
你所说A经历了B所不知的痛苦,应该劝B善的情况,我只想到一个,
就是台湾法官被“修复式司法”规范或教育的痛苦,
刑案受害人、被害者家属往往没经历过,所以当法官劝受害者和解,收钱原谅,
受害人、家属会很生气地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法官就会如你所说,心想:
你有经历过法官我的痛苦吗?如果没有的话,你(B)又是凭什么说我(A)不应该劝被害人
放下或原谅?
你不和解,我就不能判缓刑,我好痛苦啊!
大概是这样情况啦
作者: nike50161 2024-11-17 06:19:00
?
作者: rs813011 (阿叡) 2024-11-17 08:12:00
这句话是对想劝人善的人说的,有没有经过什么苦并不重要,只要有人想劝人善就可以塞这句话怼他
其实就是给那些人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而已。你没体验过我的苦,所以你没资格对我的行为指手画脚。以前是说你道德绑架,后来发现不好用,就改成这句。
作者:
nisioisin (nemurubaka)
2024-11-17 10:53:00不就子非鱼
作者: aDesperado 2024-11-17 12:35:00
这问题好解决 代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