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pune (谈崩专家 康普尼)》之铭言:
: 文长慎入
: “知人善任,先帝帐下,魏延成栋梁;抑才贬能,孔明 军中,文长变废将。”
:
:
推文还是很多误解
首先, 孔明死前官职是
丞相录尚书事 假节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武乡侯 开府治事
魏延则是
前军师 征西大将军 假节 领汉中太守 南郑侯
光看这一串称谓, 就知道魏延在蜀汉中本身地位就很高, 仅次诸葛亮.
但两人有个关键差异, 那就是诸葛亮是"开府"的丞相
开府的意思就是幕府, 有自己的办事小朝廷,
曹操在当汉丞相时也是开府丞相.
其实就地位上来说, 与其说诸葛亮重用魏延, 倒不如说是蜀汉朝廷重用魏延
就朝廷的政治需求上也有其必要, 毕竟诸葛亮独揽大权, 总是需要个能抗衡的重臣.
而搞死魏延的主谋杨仪, 就属于丞相幕府.
魏延死因在于孔明死后他与丞相幕府官僚间的政治斗争,
但这些官僚如蒋琬 费祎未必非得处死魏延, 他们当然有责任
但杨仪和魏延的私怨才是在幕府派斗争胜利后杨仪决定独断斩首魏延的祸首.
是的, 杨仪斩魏延并没有先报知蜀汉朝廷.
而诸葛亮同样有责任, 魏延本来就是蜀汉二把手, 不是丞相府的幕僚
诸葛亮死后前线军权就该由魏延接手, 但诸葛亮却安排让他自己的幕僚
接手他死后的兵权, 把魏延晾在一边, 直接导致魏延和幕府的冲突.
魏延是单纯的武人, 也有武人的傲骨, 但是缺乏政治嗅觉导致他死于政治斗争
而独断斩魏延的杨仪后来也不受蜀汉朝廷的重用, 一方面是他的性格缺陷
一方面是他擅斩魏延是明显的越权, 魏延可是从刘备时代就委任方面的重臣
哪是你一个丞相幕僚有资格说砍就砍的?
朝廷没追究应该是看在他在孔明帐下的功劳, 但就光这越权的行为
但以后想再重用也是不可能了.
这也是为啥孔明死后, 他的幕臣大都受到重用, 杨仪却被冷遇,
知后还被打小报告被贬为庶人.
至于什么脑后有反骨还是什么子午谷之策,
那都当野史故事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