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
但性善说,跟性恶说
两者其实没那么对立呀
孟子
举恻隐之心的例子:小孩快掉进井里了,人第一时间是去抓他
不是为了功利或名声
主张每个人内心都有善的"种子" (四端)
重要有心培养,就能成善,就能成圣
但他没有否定人内心的恶
只是比起恶,他更想强调善的成分,让所有人往这方向努力
这个改变是由内而外的
荀子
他注意到环境的影响太大了
植物是,人也是
变成没有外在介入,人容易就烂掉
那么,就需要人为介入来导正
所以要教育,那是由外而内的规范
延伸下去就变成法家:透过制度来管理人,不同则在于变成为君王服务
孟子跟荀子角度不同
但没那么对立,着重的点不同罢了
要是两人碰面,八成还是会吵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