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386644187 (痕君)》之铭言:
: https://i.imgur.com/HGfo7kt.jpeg
: 石勒:“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
: 高垒乎!此为不战而自灭亡之道。”
: 苻坚:“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苻融表示哥哥说得对。
: 大军和敌人对峙时,突然后撤,到底行不行?
: 岛津家有钓野伏,不过那是少数精兵用的招,大部队应该很难用。
1.石勒打姬澹,石勒认为不要轻易撤退到后面防线防守,会给敌人机会,
于是用佯败之计加伏兵取胜,类似岛津的钓野伏。
勒曰:“澹大众远来,体疲力竭,犬羊乌合,号令不齐,可一战而擒之,何强之有!寇已
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
为不战而自灭亡之道。”立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上
,分为二伏。勒轻骑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军大败
2. 苻坚是希望趁晋军渡河的时候攻击,所以自己先退。
可能是想用楚汉争霸时,汉军败楚军曹咎之计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
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不过苻坚忽略了敌前撤退的困难度,军队的训练要很好才不会变成溃退。
中国最有名的敌前撤退,应该是晋楚城濮之战前,晋军先“退避三舍”
,取得了道德制高点,楚军中还有意见认为不要追了,可见晋军之训练有素?
(不过之后还让楚军占据了了有利地形,是否真的有好处还难说得很)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
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
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次于城濮。楚师背而舍,晋侯患之
敌前撤退,诸葛亮也对司马懿做过类似的事,可见诸葛亮的练兵不是盖的,
司马炎要陈勰学诸葛亮兵法有道理。
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
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
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
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而三国时代最近接近苻坚想法的例子,大概是郭淮对刘备吧?
夏侯渊被斩杀,其他将领都想说沿汉水布防守住就好,
郭淮想的却是先退到离汉水一段距离,趁刘备军渡河一半时猛打。
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
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
筭也。不如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阵,备疑不渡,淮遂坚守
,示无还心。
不知道假如刘备真的渡过汉水,攻击当时已经是败兵的汉中曹军,
会不会发生跟淝水之战类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