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43
原PO提到的荒芜感,比较像是产业外移/没落产生的状况,导致城市内的人口、商业活动大
幅下降。
跟人口老化、生不如死那种慢慢没落不太一样。
讲个例子,新北市瑞芳区,早期是煤矿重镇,矿工带来大量的商业活动及人口。
后来煤矿没落后,瑞芳人口大量流失,从1980年代的6万5千人到现在3万8千人;
只是人家有找到生命的出路,九份、金瓜石带来的观光产业,以及既有的民生建设(例如矿
工医院),外加人口还是有一定的量,让整个区还算热络。
但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找到新的出路,跟瑞芳对应的反例就是双溪。
新北市双溪区,曾盛产煤矿、水银等等。但自从台湾矿业没落之后,整个区几乎没有其他的
新产业支撑,人口已经不足全盛期的一半;
双溪隔壁的平溪虽然也是人口减半区,但有了天灯,整个地区看起来就是比较热络。
相比那些热络的老街,双溪的牡丹、双溪老街略显荒凉,而远离火车站的台2丙沿路更惨,
单看国光客运780/781/782载客人数,平均每班载客量4人左右,
而且网站还写因为通讯不良,动态会不准,超惨。
假设一开始就是乡下、农业区,至少还不会那么萧条,但从繁华一时到没落,那个萧条感就
非常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