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wo0204 (大大大优惠)》之铭言:
: 如题
: 金庸的独孤求败
: 练到最后万物皆可为剑
: 随便拿根树枝 拿根针或空手剑指都可以
: 刃牙的宫本武藏也有“剑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 不一定是剑
: 活侠传一开始唐门暗器忘形篇
: 也说万物皆可为暗器
: 总之就是
: 练到最后
: 武器不重要
: 形式不重要
: 万物皆可为xxx
: 是不是很多武打作品都喜欢这句啊?
:
两个字讲完原因的话:解放
类似“万物皆可为剑”之类话头的
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
因为是寓言,故事的内涵可以有很多解
释;最一般的解释就是庖丁技进于道,
了解牛身上骨肉间的各种缝隙,所以下
刀了牛被解还浑然不觉。
如果是儒家来写这个故事,可能会
把庖丁的功夫解释成积学以致,解了很
多牛所以精进。然而道家主张的其实是
“以无厚入有间”;积学是累积学问,
但所有学问最终是人的理解,而人的理
解常常片面,过于执著就转为成见,反
而阻碍对事物的进一层理解。
庄子还说了浑沌被日凿一窍最后被
凿死的寓言。开窍固然是多了接触事务
的管道从而增进理解,然而也有接触媒
介本身带来的片面性。不断开启各种管
道、媒介只是增加越来越多种片面性,
不但未必能更直观的整体掌握事务,而
且最终可能失去以整体直观把握事物的
能力。“神”、“浑沌”就死了。
所以道家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
损”,真的像庖丁技进于道,不是逐渐
从宰牛这件事上累积越来越多知识,而
是在认知不足恃的基础上,将过去从经
验里得来的成见逐渐卸却。日损,所以
无厚,便能入有间。
这也意味着概念的边界的丧失。成
见以为那是牛,但庖丁所见目无全牛,
牛做为一种概念已被分解,不妨碍他下
刀。宰牛刀也不再是宰牛刀,成见以为
刀是将牛体解开的工具,但庖丁既然目
无全牛,牛已经是分解了的,那刀只是
“无厚”入于分解了牛体的“有间”,
刀不必要锋利,甚至可以不是刀。所以
庖丁说别人用刀年年换,他的刀已经用
了十九年,却跟刚磨好的一样。
到了“技进于道”的层次,不仅牛
不是牛,刀也不是刀;人固然赋予工具
使用的目的,但庄子笔下的庖丁则赋予
工具超越成见的价值,进而发展出更多
、更强、更出人意料的可能性。
这就是解放。
牛、刀可以解放,人当然也可以解
放。而这种解放并非以损耗为代价。把
学问当作一种累积,那他也会逐渐消耗
完毕;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最终会使
得生命变成交换认知时纯粹的消耗品。
“浑沌”就死了。“庖丁解牛”是放在
“养生主”这篇底下。正如同被解放的
刀不会损耗,被解放的人(“庖丁”)也
不会伤神劳形,而是乐在其中,享受超
凡入圣的卓越感,“踌躇滿志,善刀而
藏之”。精神焕发,就是人的解放。
也是武侠的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