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ewgek (asew)》之铭言:
: 底下有个推文引起我的兴趣
: 就是说朱标死后
: 因为没有嫡长子
: 按皇明祖训就是该由他的弟弟们继位
: “朱元璋违背皇明祖训”
: 甚至连维基百科都这样说
: 这很有趣
: 朱棣到底是不是按照皇明祖训
: 朱元璋去世时的合法第一顺位继承人?
: 首先要确认2点事实:
: 1.朱棣是嫡次子,排行第四。
: 2.朱允炆是嫡长子的庶长子
: 否则要拿一些史料扯朱棣是庶子或朱允炆是嫡子
: 就不用继续讨论
: 然后我们来看皇明祖训本文
: 皇明祖训本文有提到皇位继承顺位的就只有两条:
: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
: 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
: ,并如前式。”
: “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女皆封
: 郡主,赐诰命。”
: 1.皇明祖训规范的是,皇帝没有皇子时,应该兄终弟及,弟以嫡为先。
: 2.皇明祖训的规范是,皇帝的嫡长子的嫡长子是皇太孙,并暗示若皇太子过世,皇太孙可
: 以继位。
: 其实从皇明祖训可以看出来,朱元璋根本没有想要让皇明祖训规范到自己。
: 皇明祖训根本没有要讨论嫡长子(皇太子跟皇太孙)过世后,到底是嫡长子的庶长子继位还
: 是由嫡次子继位。
: 最大的原因是,朱元璋没有打算写出一套拘束自己的继承法。我爱传位给谁就传位给谁。
: 皇明祖训的前身是祖训录,洪武六年(1373)颁布。后来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修正并改名
: 为皇明祖训。朱标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过世的。
: 那么祖训录跟皇明祖训,到底有什么差异?有不少论文在探讨这件事。
: 但继位标准这件事,并没有被改。
: 祖训录写就时,朱元璋并不会猜到朱标会早于自己过世,没有必要讨论。
: 改成皇明祖训时,朱元璋已经决定要立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或朱允熥,自然也没有必要写明
: 。(朱允炆在1392年就被封为皇太孙)
: 所以说朱元璋违背皇明祖训这件事不存在,因为皇明祖训根本没讲,甚至皇明祖训本训都
: 是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事实发生后才正式颁订的。
: 有人会说,皇明祖训很清楚的说,庶子无权继位。
: 但这是在无皇子兄终弟及的情况,很显然朱元璋这不是兄终弟及。
: 有人会说,皇明祖训不必讲,因为宗法制度已经实行上千年,是按照嫡次子优于庶长孙的
: 逻辑运作。也就是所谓嫡枝嫡脉大于嫡枝次脉。
: 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重点就是人家朱元璋心态是是开天辟地的
: 平民皇帝,跟高祖刘邦一样,就没有要管你,不然干嘛特别写皇明祖训?
: 最简单的说,朱元璋的逻辑是,皇明祖训说皇太孙可以继位,我朱元璋说皇太孙是朱允炆
: 。所以,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 题外话,事实上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跟欧洲的长房继承制,最大的差异就是继承顺位的变
: 动。
: 长房继承制的顺位非常稳定,在你前面有人死你就往前一位,有人出生你就往后一位。
: 但嫡长继承制的顺位非常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没有顺位这件事。因为每死一个人,继承顺
: 位都可能会大幅变动。
: 以英国为例,在伊莉莎白二世在位的最后一年时,按长房继承制长这样(女生我也用子以
: 便比较):
: 1.长子(查尔斯)
: 2.长子的长子(威廉)
: 3.长子的长子的长子(乔治)
: 4.长子的长子的次子(夏绿蒂)
: 5.长子的长子的三子(路易)
: 6.长子的次子(哈利)
: 7.长子的次子的长子(亚瑟)
: 8.长子的次子的次子(莉莉白)
: 9.次子(安德鲁)
: 伊莉莎白二世驾崩后,整份表单完全没变,就只是往前而已。
: 即使威廉本人或是查尔斯本人或两人一起突然过世,都不会改变。
: 但是,按照嫡长继承制的顺序,在伊莉莎白二世最后一任会长这样:
: 1.长子(查尔斯)
: 2.长子的长子(威廉)
: 3.长子的长子的长子(乔治)
: 4.次子(安德鲁)
: 5.长子的次子(哈利)
: 6.长子的长子的次子(夏绿蒂)
: 7.长子的长子的三子(路易)
: 8.长子的次子的长子(亚瑟)
: 9.长子的次子的次子(莉莉白)
: 注意,表上并没有安德鲁的后代。
: 但是,假设今天查尔斯、威廉、乔治都在伊莉莎白二世驾崩之前过世,安德鲁继位,那本
: 来在表上都没出现的安德鲁后代,会直接变成第1顺位继承人。
: 原本的5 6 7 8 9顺位都直接往后移。
: 但在长房继承制下,这3个王位继承人过世造成的变动就只是每个人都往前进位而已。
: 我个人认为,嫡长子继承制下的继位顺序就不叫顺位,只是单纯比大小而已。
: 还有例子:
: 假设嫡长制时间走到查尔斯继位,那继承表变成
: 1.长子(威廉)
: 2.长子的长子(乔治)
: 3.次子(哈利)
: 4.长子的次子(夏绿蒂)
: 5.长子的三子(路易)
: 6.次子的长子(亚瑟)
: 7.次子的次子(莉莉白)
: 8.长弟(安德鲁)
: 结果威廉跟乔治突然过世后查尔斯驾崩,由哈利继位,那6 7 顺位会瞬间取代4 5顺位。
: 或是威廉过世而查尔斯驾崩,由乔治继位,那哈利就还是第3顺位。即使他在本来的排行
: 上是第3顺位,死了2个人应该要往前进2位,但他的2个姪子会越过他变成第1第2顺位。
: 再说一次,嫡长子继承制不叫顺位,只是比大小而已。
最近刚好在研究明代的相关历史,就由我结合我的所学分享点小小心得吧。
这篇文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
:皇明祖训根本没有要讨论嫡长子(皇太子跟皇太孙)过世后,到底是嫡长子的庶长子继位还
是由嫡次子继位?
我认为虽然朱元璋并没有把制度写得很明确,但从他后来的选择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他的决定是前者嫡长子的庶长子(建文帝)继位,而不是选择嫡次子(朱棣)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确实没有明定到底该嫡长子的庶长子继位还是由嫡次子继位,那让我们看看明代后期是士大夫怎么想的吧?
这就必须提到一件事
大礼议
明武宗死后,他没有儿子。而他爸爸孝宗也只有他一个儿子,也就是说孝宗这一脉是单传的。这时,继承人的选择就出了问题。
当时朝中阁臣是怎么想的? 当时内阁首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其于阁臣也纷纷表示赞同。
“是足为据,宜尊孝宗曰‘皇考’,称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名,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明史,卷一百九十)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杨廷和认为,皇位继承的条件是,世宗要过继到孝宗这一支,也就是把孝宗当“皇考”,而兴献王为“皇叔考”。把孝宗当爸爸,而自己的爸爸兴献王当叔叔。这就符合第一个条件(嫡)长子的庶长子,孝宗为宪宗的长子(无嫡子),而在过继后,世宗又变成孝宗的庶长子。
若是采用(嫡)次子继位的话,就是皇帝直接继位,没有过继的问题,因为世宗父亲兴献王是宪宗次子,若采用(嫡)次子继位,等于就是皇位从孝宗这支传到宪宗的第二子兴献王这支上,没有过继的问题,这也是世宗在后续一直强调的论点。
朱元璋没有强制规定的问题,到这时就成了不同政治势力争论的重点,他们都可以从皇明祖训中找到一些文字来佐证其观点是正确的,定且都是祖训,只是解释角度不同而已。
再来有一个例子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崇祯继位问题
明光宗即位不满一个月就暴毙了,其子天启帝在位七年多也死了。天启帝无子,这时皇位的继承也产生了问题。崇祯帝这时就以(嫡)长子的庶(长)子继承,并非是(嫡)次子福王朱常洵(就是后来被李自成煮了的那个福王)。
这两个例子都强调了大宗如果继承了,是不会轻易改变继承血脉的,除非皇帝无子且单传(如武宗),才有可能。而第二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个意思,天启帝死后,血脉还是留在光宗这一脉,并没有转移到神宗其他儿子身上。况且,明代藩王是无法轻易离开封国的,成长到一定年纪就必须前往封国就封,不能待在京城,若是皇帝有什么三长两短,一定是在京城的皇子有最优先的继位权利,较远的旁支在继位上相对的优先性就没有那么高。所以我觉得嫡长子的庶长子继位这个方向是比较优先的,或许不能100%满足嫡长子的庶长子的条件,但一定是这个倾向的。嫡次子的继位顺序
会比较后面,因为血脉已经分岔开了。
这两个例子虽都与原PO的情况不完全相似,但还是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参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