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ZNq7Y00.jpg
漫画家鱼夫发表肉燥漫画并撰文说明:
究竟是“肉燥”还是“肉臊”?
燥字在台语里唸成sò,所以肉燥台语唸成bah-sò),而“臊”字台语则有两种读法,一曰:
tshau,如“腥臊”(tshinn-tshau),又腥又臊,味道浓烈;二曰:tsho,如“臭臊”(t
shàu-tsho),两者都不是形容什么好气味,所以主张“肉臊”替代“肉燥”者,则不论是
唸成bah-tshau或bah-tsho,台语听来都叫人胃口倒尽。
制作肉燥的过程,是先将留存的肉燥油入锅加热滚烫,再将猪肉的肉块倒入油炸,准备“煏
”油。
猪肉部位的选择,有糟头或后腿,如是取猪皮与皮下脂肪是为“肉瓤”,瓤的音有如华语的
“能”,肥瘦比从北到南,越南越肥,其实肥肉在煏过油后表面很肥,但油脂早已炸出,口
感变软嫩却不油腻。
煏过的猪油和肉块一起放入大水缸里与酱油浸泡使其发酵叫“伫燥”,一段时间后再挖出所
需份量装入铁锅,并加入甘草汁或红甘蔗等,使其口感带甜且滑润,再置于煤炭炉去“焙”
上一段时间,将浮上来的油刮滤起来,即为肉燥油。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卤,或有羼入盐、黑糖、胡椒粉、五香配料等,各家秘方不同 。
既名为肉燥饭或卤肉饭,那么米也是关键,就像寿司少不了寿司米一样。台湾如果不是矶永
吉在1926年栽植出口感软绵的“蓬莱米”,那么卤肉饭或肉燥饭根本不会出现了。
南称肉燥,北呼卤肉,南北口味有别,您爱哪一种?说来鼻芳吧!
心得:
看完鱼夫这篇文
我查了教育部台语辞典
确实只有收肉燥没有肉臊
但我觉得正字应该还是“臊”
毕竟臊子这用法很早以前就有了
后来肉臊与肉燥字型相近通用
现在台湾是肉燥这个用法比较常见
所以辞典才只收录肉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