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wangtw1990 (零式)》之铭言:
我第一次要打教授脸欸,好兴奋啊
“…, pedophilia is highly stigmatized (Jahnke, Schmidt, Geradt, & Hoyer, 2015); and there is rapidly growing evidence that pedophilia is associated with indices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as indicated by white matter differences, difference in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prenatal perturb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nonright-handedness and minor physical anomalies—that represents a failure i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tection of youthfulness in
potential sexual partners (see Seto, 2017). Altogether,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edophilia precedes the onset of sexual offending, rather than representing an acquired response set after sexual offending has taken place (Seto, 2012, 2017).”
-Michael Seto, The Motivation-Facilitation Model of Sexual Offending (July 17, 2017)
(恋童癖受到高度污名化(Jahnke,Schmidt,Geradt及Hoyer,2015年);有迅速增长的证据表明,有证据表明,恋童癖与神经发育障碍的指数有关——白质差异,神经心理功能的差异,以及产前扰动指标(如非右撇子和轻微的身体异常)的发病率更高——这表明潜在性伴侣年轻性心理机制的失败(见Seto,2017年)。 总的来说,这一证据表明,恋童癖发生在性犯罪发生之前,而不是在性犯罪发生后做出的后天反应(Seto,2012年,2017年)。)
教授,您指的原文研究者表示
恋童癖向辨认于性犯罪发生之前欸。
然后您说儿少色情犯罪导致恋童癖?
A侵犯B,
结果教授您表示因为B出现害得A醒觉侵犯癖好,
才去侵犯B及类似B的人?
请教这逻辑到底如何成立?
这还没有讨论到该论文
通篇只字未涉虚拟创作范畴的应指之处喔。
对,我们甚至还没有脱离“真实儿少”这条界线。
请教教授,
您为领域中领头研究熟成者,
如何能依据引用文章中未有之叙述,
且擅自搬弄原文叙述顺序
藉以得出所欲引导的谬误结论?
: ● 高玉泉教授:一般人看了没感觉,但有一些人看了可能有感觉,那就是恋童癖。根据
: 渥太华大学Michael Seto教授的跨领域研究:儿少色情犯罪就是恋童癖者的诊断一个指标
: 。会有人去蒐集无论虚拟或真人的儿少性剥削产品,可能就是在社会上被人为最可怕的性
: 掠夺者,我们就是要免于这些人造成的危害。
: ACG领域与创作代表则聚焦在对于产业的冲击、对创作者权益影响以及这些行动对二次元
: 的歧视与污名化,同时也强调创作者在法律方面的弱势以及政府单位在行动上对于他们这
: 些群题的忽视。另外也提到应该优先进行相关数据调查或研究确认修法这样手段的有效性
: 以及找出问题的本源。在此浓缩部分观点:
: ● 侷限最终的成品是否可以阻止这些行为,需要花时间进行调查与研究,在有合理解释
: 前提,才能定下相关法律或是进行相关措施的研拟(如:更好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