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386644187 (痕君)》之铭言:
: https://i.imgur.com/g7TokRK.jpg
: 三国志11的洛阳,附近不是山就是河,很适合防守,但很少人选择用洛阳当开局
: 曹操迎献帝后,放弃洛阳(虽然洛阳也被董卓毁了)当首都,直到曹丕代汉才迁回去
: 永嘉之乱,汉赵大将刘曜攻陷洛阳,同僚王弥建议他上表皇帝迁都,但曜以天下未定,洛阳
: 四面受敌,不可守,不用弥策而焚之。
: 后赵末年,前秦奠基者苻洪,原本想在中原立足,但被下毒,死前对儿子苻健说:中州非汝
: 兄弟所能办,我死,汝急入关。
: 淝水之战后,后燕开国者慕容垂起兵,对部众说:洛阳四面受敌,北阻大河,至于控驭燕、
: 赵,非形胜之便,不如北取邺都,据之而制天下。
: 不是入关就是去河北,虽然也有觉得洛阳很棒的人
: 后秦开国者的哥哥姚襄进攻洛阳,谋主王亮劝他放弃回河北,姚襄回:洛阳虽小,山河四塞
: 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据洛阳,然后开建大业。
: 乱世选洛阳,有多雷?
张良的说法:
刘敬说上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曰:“洛阳东有成皋,西
有崤、渑,背河向洛,其固亦足恃。”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
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
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独守,以一面东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顺流以下,是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上即日
车驾,西都关中。
翼奉的说法:
愿徙都成周,左据成皋,右阻渑池,前向嵩高,后介大河,建荥阳,扶河东,南北千里以
为关,而入敖仓 见前河阴县 ,地方百里者八,尤足以自娱,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
难
宇文泰的说法:
齐神武与魏孝武帝构隙,自太原举兵逼洛阳。帝遣将元斌之斛斯椿镇武牢。
遣使告周文帝。文帝谓左右曰:“高欢数日行八九百里,晓兵者所忌,正须乘便击之。而
主上以万乘之重,不能渡河决战,方缘津据守,且长河万里,捍御为难,若一处得渡,大
事去矣。”
赵匡胤的说法:
帝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始议西幸,起居郎李符陈八难,帝不从。既毕祀
事,尚欲留居之,群臣莫敢谏。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乘间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
,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
,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帝亦弗从。晋王又从容言迁都非便,帝曰:“
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帝曰:“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
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
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范仲淹的说法:
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从张良的说法来看,大致上洛阳要作为一个开局基地,腹地还是不够大。
虽然有八关,但是宇文泰也说了河流防守的困难。要讲险要不如关中。
唐代以后要仰赖东南地区的财赋。那洛阳又不比开封的漕运方便。
总之是一个平均选项,再加上战乱时在中央大家都会抢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噤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的确不太是乱世好的开局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