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观察日本围棋的衰退
早期:
日本最强,也是对应经济领先中韩一大截
吃得饱才有心思研究棋艺
职业组织成立最早,地位高奖金多自然也吸引外国人才
在塔矢行洋说想见台湾天才少年时
几个台湾人都在日本拿头衔了
井山出来之前7大头衔拿最多的还是韩国出身的赵治勋
棋灵王剧中日本棋院里好像只有日本人
训练模式:
演进大致如
传统师徒制or小圈圈研究会>菁英集中(国家队、道场)>网棋大量对局>AI
国家队这点差距比较大
中韩在世界赛开办时就存在
只收菁英、胜率太差淘汰,没正式赛的上班日都给我来练
想像塔矢名人、桑原本因坊、绪方一柳棋圣天天对练那种感觉
日本2013还14才成立名目上的国家队
实际上比较像是暑期合宿那种短期活动
而且强弱参差不齐
赛制与职场文化:
造成训练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
国内奖金高外加赛事冗长
期间几个月与对手会尽量避不见面
等于是只能跟AI和稍弱的棋士练
这跟一群顶尖棋士讨论对AI对人的心得差距不小
中韩的国内头衔决赛一周内结束
你要互相回避也没差
国家队平时除了研究新发现的手段
还会去针对特定棋士的常用开局做模拟赛
以减少我方布局的思考时间
普及程度:
中韩有各自的围棋国民英雄持续吸引人学棋
韩国初代世界冠军曹薰铉当上议员后
在任期间通过围棋振兴法案
从硬件设备到师资培训都有相关规定
总人口数仅日本一半
竞技人口却有日本3倍以上,只看年轻人口绝对差更多
另外棋灵王影响的不是只有日本
中韩甚至台湾的爆发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云将棋观众观点:
藤井聪太之前几年一直都还有4、50岁的头衔者产生
突然一个10多岁进来直接开刷一堆头衔赛纪录
显然是由师徒制直接Skip到AI
以前有什么套路被否定就是重新跟AI学
然后比拼学习速度和临场计算
最终会收敛到棋士大脑的巅峰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