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000209898 (吾低端杂碎 但自有天佑)》之铭言:
: 而像中国这种没殖民过日本的,也让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像是汉字儒家思想等等
: 而到了现代,世界上的人想到日本,就是动漫、武士、忍者、a片等
: 想到韩国就是,韩乐、韩剧、韩国电影等
: 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文化留给其他国家,就是共产、64、武肺呢
如果不限由中国企业带起的中国文化元素风潮,即使单论影剧与ACG之类的传媒文化,武
士、忍者在好莱坞作品中,跟中国武术功夫对欧美观众的印象强度相比,也还差得很远
看首席代表影星就知道
前者有现象级的李小龙、成龙,次级的还有李连杰、甄子丹,以及二十多年前就以奥斯卡
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中国古装武侠形象)走红的发哥、杨紫琼、章子怡(其中杨紫琼
后来也拿了奥斯卡影后),日韩完全没有可以比拟的
其他非影视、ACG的领域,像是历史文物形象的长城、兵马俑、书法汉字,或者特色动物
形象的猫熊,以及虚构的神格化生物-龙与其相关神话故事,都是经营得不错的中国印象
,
至于科研、商业文化就更五花八门了,应该不是“共产、肺炎、64”;正常的美国人基本
不会知道64是啥意思,但大部份会知道Shein、抖音、Temu
: 然后到了现代,连中国文化都要靠日本人,做游戏跟动漫来发展
: 为什么中国文化衰退那么多呢
你的“现代”感觉是停留在二战战后~90年代中期年左右,而且定义的文化范畴也只锁定
在ACG领域
中国元素相关的影视、文学、ACG输出能力,在这段时代,除了靠香港与美国华裔带起的
功夫风潮,其他纯粹的中国内地组织或企业,在这段时间基本是一片空白,理由应该也不
难理解
但对比上述那段时代与2000~2010年代以后,中国的传媒影视、ACG文化输出能力在这段
时间轴,是往上涨,而不是衰退
如果把文化输出实力定义成一种“非军事或政治 商业胁迫,但能促使某国对另一国产生
崇拜而放弃本身立场、自动跟进另一国的建议的影响力量”,那么你的文化输出(不限于
影视传媒)要强势,就需要基本科研、新创、商务规模、基础建设能力、移民或外交手段
来展现非军事行动的软实力
古代中国不靠军事殖民日本,却能在文字书籍、文学作品上强势洗脑,不就是靠当代更强
大的生产技术、城建规划或商务多元性吗?
而且撇除传统文化元素,近代从欧美电影中的中日韩形象去看,怎么看都是中国比重一直
增强
譬如一样是知名的美国系列电影IP,007跟Ethan Hunt,前者在60年代第一次启用亚裔庞
德女郎,就是日本演员滨美枝(1967年作品雷霆谷,片中有日式澡堂、日式婚礼装扮)
后者第一次启动亚洲场景,则是设定在上海与近郊的西塘(05年作品不可能的任务三)
可以比对出每个年代美国民众对亚洲城市形象幻想的代表,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软实力,才
能影响外国人想关注的焦点
还有像是09年灾难科幻作品“2012”里面就是设定高科技的方舟飞行器由中国生产;今天
如果日韩的航太科技更强,电影的设定就不会是中国制造,而是日韩制造
近年电影妈的多重宇宙、青春养成记、疯狂亚洲富豪(华裔设定),基本上这些大概都可
以反应当代华人文化中的教育观、经济观,给美国民众带来的冲击,以及美国民众更愿意
去了解华裔或中国民众的思维、处事方式的现象
本质也是因为美国民众先认知到中国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先处,譬如看到中国在Natu
re Index这种需要学术实力的排名上大幅超越领先美国以外的欧亚国家
有这种非军事的软实力打底,才会吸引美国民众去讨论中国文化中的虎妈式教育观(偏向
古代科举环境下的“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利弊得失
虎妈教育是好是坏我个人不予置评,但显然美国民众已经有一定兴趣去讨论这方面的华人
观点,才会有这么多相关作品,包含其中一部在奥斯卡养出首位亚裔影后的巨作
如果今天是日本、韩国在欧美大学排名或自然指数这类排名狂电中国,或者美国Ivy Leag
ue、UC体系等大学名校里面的顶级博士生是以日韩裔为主,那美国电影就不会关注华人的
教育观了,而是会关注日韩的教育观
从这种软实力发展环境来看,你的讨论范围锁定在古代中国 VS 清末到共产党建政初期那
段中国的低潮期,直接跳过00年代后的崛起期,当然就会得出“中国文化衰退”的结论
比较客观的说法应该是相对于科研、网络科技、某些民用科技(如电动车、无人机),甚
至真人影视作品的迅猛发展,中国的ACG领域进展较慢,而不是“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