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手机发文排版难看请见谅
根据我的理解以及问开《礼记》教授的简单说法
先上结论:中华文化没有“死者为大”
“死者为大”是民俗的说法,
民俗的说法难以追溯起源,
而它也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你在各大古籍,
特别是“礼”的书籍找不到这个词。
如果我们从“礼”的角度去解释“死者为大”
一、字词解释
“者”字不应该解释为“人”,
传统文化中的礼学解释,
“者”字只是停顿的语气词,无意义。
“死者为大”=“死为大”
二、礼学解释
在传统文化中没有“死者最大”的说法,
《礼记》全书中,完全没有阐述这种概念。
死亡只会发生一次,无论你我或是亲朋好友。
所以《礼记》当中,特别强调“丧礼”
同时丧礼的流程仪式,
也比较重视活人;而不是重视死人。
丧礼的用意是抚慰活人,透过仪式去淡化悲伤
因此从礼学角度去解释,
应该是“死亡这件事,是很重要的”。
所谓“节哀顺变”就是如此,
这个词在现今也是经常被误用,
说者要听者不要再悲伤了,
实际意思是节制悲伤,不要悲伤过度,
伤了身体,坏了日常生活。
将悲伤在丧礼的仪式中慢慢淡去,
结束过后,尽快恢复到日常生活。
《礼记》中很多观点和观念其实都有其道理
可以试着去理解,但不一定要认同。
毕竟时代不同了,适用上肯定有所落差。
不过一些事的本质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