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yt上看到饱妮在评论迪士尼奇异冒险的影片
顺便也就谈到她对于现在作品越来越多“政确植入”的看法
大致上就是:政确不是问题,烂剧情才是(奇异冒险就烂剧情那种)
我记得最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政确”,意思大概就是指这部片“一无是处”
通常我们讲一部作品
总会尽量找出它的一些优点当代表
“剧情很棒”
“分镜很好”
“选角很好”(有名的就是神力女超人)
“音乐/妆发/美术/造型/画面/特效/接口很好”
我们会正面表列一部作品的有优点
如果真的不行了,那这部作品的存在必然就是满足某些政治正确才会存在
演变到现在“政确”就成了一个跪舔特定政治喜好的属性
而政确之所以被诟病
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安排这些元素的手法粗糙,而且毫无道理
但为什么欧美现在很乐于为政确服务,为SJW服务
明明这些人的消费力根本不足以扭转整个业界,为什么风向还是一直往政确吹?
是说有超越票房的利益存在导致这样的转变吗?
或者.....这依然是回归到金钱成本上的游戏?
回到前面的讲的
一个好ACG作品会被称赞的要素
剧本、声光效果、美术风格、游戏性、接口等等...
很大部分都是由成本去建筑起来的
这个对于刚进入业界的小公司很好理解:特效要钱、音乐要钱、游戏引擎要钱
甚至写好的剧本都要钱找真的会写剧本的来写,不是老板或制片瞎鸡巴乱写就能写的好
对于大公司当然有更雄厚的资本,但是更要求的就是所有元素的搭配
声光技术跟剧情的配合更要求
终局之战复仇者集结的画面要怎么呈现才能把“复仇者集结”这句台词的效果放到最大
是闪个光大家都跑出来?是湮灭的特效逆转?
现在看起来就是电影呈现出来:
奇异博士的魔法阵一个个画出来
然后慢慢集结成可以跟萨胖外星大军抗衡的军队
最后队长再一句“AVENGERS....ASSEMBLE!”把整个情绪带到最高潮
就是特效跟分镜跟音乐的搭配去完整剧本的最好例子
这些都是成本
更不用说我们常常看电影纪录片或访谈讲到某导演或某演员
为了一个镜头重复十几次,几十次只为了抓到最完美的一刻
这也是成本
所以不管大公司小公司,大资本或小资本,面对“好作品”的挑战都是一样的
就是烧钱,形式可能不同,但都是烧钱,烧成本
这跟“政确”把剧情乱写有什么关系?
我的理论是:政确是为了掩盖COSTDOWN的遮羞布
前面已经讲到由剧本直接影响采用声光特效的案例,这个是直接看的出烧钱的地方
再来就是为了调整出最适合作品的镜头,反复尝试,这也是烧钱
所以想当然耳,把一部作品的剧情跟情结安排到最好,也是要不断的打磨
中间可能甚至历经重拍,或者两三个版本,这通通是成本
规模越大的投资,这些零零碎碎的总和就越吓人
甚至一个最直接的:上市速度
只要东西是做出来要卖钱的,时间就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关键
越快上映,越早上市,现金流跟利率就越站在出品方,可选择的策略跟应变手段就越多
但是作品要好,就是要花时间去磨剧本,去磨技术,去把软硬件磨合起来
去烧钱
而政确为了这个难题提供完美解方
只要一开始人选对了,站对了政治方向
后面几乎不会遇上什么严重的逆风,而过去被认为是作品缺陷的东西
也可以用这个制高点去无视
It's over, I got the high ground
我可以不用详细琢磨剧本的逻辑
我可以不用在乎画面跟剧情的搭配
我可以不用为了“完美的画面”重拍十几次
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把产品推出来
我可以正大光明的costdown偷工减料
只要我站对风口,它妈的猪都会飞!
管你是秋森万还秋森亿,照样给你断手脚丢去巴比Q
最新的致胜方程式甚至不用背,只要选对了就赢了
所以不是因为政确把剧情跟细节乱搞
而是因为只要政确了,这些都可以无视
政确真的不是问题
肯花苦心好好打磨剧本的作品,根本不会被称为“政确”作品,它就是作品
问题在于挂了政确而随便丢给观众的半成品
这种东西对于出品商的好处不是开源,而是节流
公然的偷工减料,消费者还不能抱怨!
好政确,不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