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标题:其实还满高的
一般的认知里,蒙古军两次都遇到台风
日本是靠台风守下来的,称“神风”
这是错误的
这是在二战时为了鼓舞士气,才被大肆提倡的说法
蒙古第一次攻日是“文永之役”
在1274年年底,以太阳历计算的话,是将近十二月的时候
这个时候台风侵袭九州的可能性非常小
学者推测是“冷锋”带来的大风(日文:寒冷前线)
元军由蒙古军与高丽军组成,在攻下对马、壹岐之后
在阴历十月二十日登陆博多湾,与日本的武士们交战
之后在博多一带持续发生多场战斗,博多的筥崎宫被烧毁
于二十四日一度攻到了太宰府,但被击退
于博多滞留近十天后,直到二十九日遭遇大风后才离开
也许是考量到冬季的日本海极度险恶,补给困难
一开始战斗就胶着,再拖下去,最糟可能连撤退都无法了
便以遭遇大风不得已为由,离开日本
但由位于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宫的神职人员所写的《八幡愚童训》
把这件事说成是蒙古兵被突然出现在海上的筥崎宫的神明惊吓到
海上天上全都是火焰,吓得蒙古兵一夜之间逃离
这基本上就是夸大不实,吹嘘神蹟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1281年的五月到闰七月之间
元军分成两路,东路军(高丽军)与江南军(旧南宋军)
两路分别于五月三日从朝鲜半岛的合浦
与六月十八日从浙江舟山出发
这次确实就有台风了
东路军在对马、壹岐、志贺岛
江南军在宇久岛、平户、鹰岛
都与日本军有一连串的战斗
闰七月一日,台风侵袭九州
但并不是像一般认为的台风结束,元军马上撤离
一直到闰七月五日,东路军在博多湾
闰七月七日,江南军在鹰岛
都与日军有交战纪录,都败北
元军被台风击沉的船,在后来的打捞考古研究中
发现全是到处是补丁的老船,即便没有台风,也够老到快沉的那种
但台风并不是只击沉元军的船,日军的船也被台风击沉很多
后来元军只有寥寥可数的少数人逃回
根据《元史》记载:
莫青、与吴、万五者亦逃还,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
这是夸饰法,但可得知只有少数人逃回
因此说元军是因为台风而败北,这只能说算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而是沉船之后少了大量战力,又被日军击败
当时位在京都的公卿贵族们,收到从博多来的飞脚送来的消息(约十天脚程)
得知元军因台风沉了多数船,都将功劳归于神风
但在九州与元军拼搏生命的武士们,都不这样想
因为台风过后,还是持续在战,不是神风的功劳
更别说神风也击沉了日本这边的船
一直到二战期间,为了政治需求,才刻意宣传“神风”这个说法。
另外,日本对于蒙古要攻来,也并非一无所知
蒙古于文永之役前几年,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
但都被镰仓幕府无视,所以....
但日本有事先在博多一带建造石垒防御
部分遗迹留存到今天还能在福冈市周边的好几个地方看到
http://i.imgur.com/knxXABR.jpg
例如上面这张照片是位于福冈市的西南学院大学里
体育馆旁边的“元寇防垒”史蹟
照片中段用铁链围起来的那块凹陷处
中央突出的那一段就是“元寇防垒”
※ 引述《hugh509 ((0_ 0))》之铭言:
: 以前普遍中方视角都说元日战争,日本靠台风打赢
: 但是仔细去查一下这似乎是个不精确的说法
: 玩对马战鬼后研究了一下
: 第一场在九州的大战役,都已经登陆的元军
: 战法、科技都占优,居然啃不动矮子一堆的日本
: 当然你要说地形利于守方这是没错
: 但当初日本的对于战争的观念输给蒙古非常多
: 他们可不只是龟在工事内或只打游击放风筝
: 而是正面去和蒙古扛了几波近身肉搏战
: 甚至搞到元军晚上安营都不在岸上,跑回船上
: 就那个地形,元军要固守一个滩头不难
: 但是跑回船上后没多久就决定撤退朝鲜了
: 是撤退时才遇到风暴,而且可能没有台风那么猛
: 毕竟是农历十月
: 然后第二场也是,日本在海岸线盖了城墙
: 限制了元军登陆的地点,但毕竟是高两米宽两米的矮墙
: 你元军踏平的领土,这点防御工事就能挡?
: 人家日本后面是有架机砲吗?
: 陆续打了快三个月,还是啃不下来决定转进
: 当然后面元军转进换登陆点确实遭遇台风然后覆灭
: 如果换个地点日本又被登陆成功,结果是很难料
: 但是日本武士单兵素质很高应该也是事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