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最2出来前没有用“教育”来形容作品的情况,某方面来说也是个创举了。
至于教育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吧。其实绝大多数的作者创作时,都会把某种想法带入作
品中。好一点是有意;差一点是无意。
这个想法会是作品的主轴。可能变成角色的思想,成为角色行动的依据。再依据对立去进
行冲突。而有意为之的作品会更为凝炼,反之则可能较为松散。
举例来说:黑暗骑士的蝙蝠侠和小丑。主题很明显,角色对立很明显,要表达的想法也很
明显。在人心的善恶冲突端,最后给出了答案。
又或者说天龙八部,求不得作为主题印在每个角色身上,整部作品的调性和走向就很明显
,很紧凑。
但没人说过这两部片(或著说故事)在教育人,因为故事的剧情,角色的行动、思想都安排
得很好,即便是迎合主题,也做到看不出来,或是不突兀。
会被封上教育的作品,最主要是扭曲了作品的不管是剧情还是角色塑造;当然有可能还有
想阐述的立场与大众不相符,会被用更严格的目光审视。
回到黑暗骑士,编导给出的答案是,人心是善的,所以在蝙蝠侠和小丑最终决战时,小丑
的理念败了,蝙蝠侠就是不杀,船也没有被炸毁。但同时,与此之前之后,观众也看到了
很多恶的一面,并不是一昧的把某个想法的单一面相塞给观众。
甚至在之前众多小型冲突时,小丑的理念是一再被证实的。
这是一个好的作品该有的呈现方法,就算最终给出个答案,就算作者心中有绝对的一个答
案,仍有很多空间给不同人去接受和感受。
所谓的教育,就只是有意要说个有想法的故事(到这里都是好的),却没说好,搞砸了。可
能在于剧情的安排上逻辑说不过去;或是角色的行动被扭曲到符合故事命题。
这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被灌输的感觉,而不是让我思考、感受,然后选择接受与否。
而这种东西,会比爽文爽片还让人感到恶心,或该说廉价。
观众是来看故事的,好的故事传达偏颇或是小众的想法依然是个好的故事;一坨狗屎包著
人生至理也不会有人想挖开。
放下复仇就放吧,你看角色都这么可怜了。人心本来就是善的阿!看看蝙蝠侠和那艘船上
的囚犯的选择吗?
萧峰自杀,也是因为主题是求不得,所以他才会遭遇那些悲剧,那些故事。但只要故事合
理,即便让角色领便当,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作者一直在做的就是说服观众,说服观众剧情合理;说服观众角色塑造合理。等说服成功
后,观众才会对角色的情感有所共鸣,会对剧情转折感到认同,当这些都成功后,故事里
带着的中心思想也就会很好的被接受。
创作的本质本就是传达思想、感受、情感,只是手法好坏的差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