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tvbs.com.tw/focus/1992296
体育社团如血汗集团 日本校园改革歪风
日本校园体育类社团定义如同校队,必须代表学校出征,因此在指导、管理上相当严格,
体罚、辱骂因此成为常态。有的学生不堪长期遭教练施暴,选择走上绝路。日本政府全力
教改,带动校园改革社团暴力指导陋习,不走铁血操练路线,以“快乐运动”为目标,尊
重学生参与社团的意愿。
若要细数日本校园体育赛事,甲子园肯定榜上有名,“平成怪物”松坂大辅、“手帕王子
”斋藤佑树、田中将大、达比修有、大前辈王贞治都曾征战甲子园。而这些甲子园传奇的
诞生,来自日本校园特殊的运动社团文化。
转述观众投稿:“我当年社团的休养日只有年末年始的三天而已。我在练习中喝水被发现
,惨遭训斥。”
转述观众投稿:“我的社团是斯巴达教育,夏天不管多热都要跑操场,也不准喝水,有些
人因此昏倒。”
转述观众投稿:“学校强制加入社团,原则上不许中途退社。”
日本校园社团虽称为“社团”却同等于校队,要求纪律、服从、合群,尤其“胜利至上主
义”作祟,赛事成绩代表一切,因此“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体罚
、暴力便成为鞭策利器。
长崎市琼浦高中校长 佐藤一司:“我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实在是非常抱歉。”
教练对学生辱骂、殴打等暴力行为,早已是校方、家长默许的校园常态。日本篮球协会调
查小学球员家长,11%的父母知道教练有暴力指导,35%的父母反应有言语暴力,但绝大部
份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才”助长了施暴歪风,不少学生因此被压垮。
转述信件内容:“难道把队长打一顿就有用吗?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老是挨揍?明明已经
尽心尽力,我不甘心,太不合理。”
这封道尽创痛的信件,来自一位高中篮球社队长,而他却永远没有机会亲自交给指导教练
,庞大的荣誉压力将他击沉。
转述已故学生父亲信件内容:“企业里上司殴打下属称为‘暴行事件’,为什么教育现场
却叫作‘体罚’?仿佛拥护指导者一般,创造了躲避责任的空间,认可了这样的行为。遭
受暴行而凑巧茍活的人,想必未来会替自己美言一番,说著‘我挺过暴力而收获成功’这
种话只会产生负的连锁。”
看着校园体育社团的陋习并没有消失,轻生事件经过10年,当事者的父母感到痛心,只希
望每户人家的孩子都能快乐运动。不过这位篮球队长的离去,并非没有起到警世作用。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学生正在做预备体操,可以听到他们一直在嘻笑,竟然边聊天边
热身。服装也完全自由,还有人穿牛仔裤。”
热身时间竟然嘻戏、着便服,还胆敢像这样废在一旁,完全犯了运动社团大忌!但是在东
京这间国中,社团时间就是要这么“松”。为了扭转体育社团热血、精实、青春无敌的印
象,校方提出三不原则:不用剃和尚头、不穿队服、不搞绝对服从,主张运动社团要轻松
、放松。
运动训练社学生:“时间不会被社团绑住,一周两次,一次两小时很罕见。”
运动训练社学生:“一般体育社团的学长学弟制很严格,就这一点来说,这个社团比较宽
松,我喜欢大家可以玩成一片。”
根据试算,全日本中学的运动类社团入团率年年下降,2022年度更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教
育学者指出,强制学生参与社团、指派教员担任指导,造成日本校园两大血汗现象。日本
政府近年来挥舞教育改革大旗,其实带动了不少学校变更方针,让学生自行决定是否参与
社团活动。
国中校长 筒井裕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社会化能力,社团其实也有这样的功用,我
还是觉得加入社团是有必要的,当然不会强制学生。”
社团确实是课堂之外,学生拓展人生经验的场所,但充满暴力、暴言的环境,对人格发展
恐怕只是本末倒置;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适时的指引,或许才不会扭曲校园社团应
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