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你们怎看待佛道&和尚&修行者的境界高低?

楼主: a8856554 (虚舟)   2022-12-04 02:10:53
※ 引述《tose4433 (Remax)》之铭言:
: 如题
: ACG里面著名的修行者
: 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鸠摩智、枯荣大师
: 比如达文西密码里面的苦行教徒
: 比如济公
: 基本上分成两种设定
: 一种是彻底灭绝情欲派,说最高境界是设法抵达无欲无求以证大道
: 一种是遵循本心本欲,说最高境界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 前者很多就不多举例
: 后者的话
: 现实也有一种禅宗叫枯木禅
: 心法是“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
: 乍听之下好像是前面举例两派设定里面的前者
: 但又有个故事这么说:
: ‘
: 有位老太婆建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
: 平时都由一位十六岁美貌少女送饭服侍修行和尚。
: 某天,老太婆对少女说:“等一下你送饭去时,抱住他试试他修行的功夫。”
: 少女送饭时依言抱住和尚,问他感觉怎样,那僧人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
: 意思就是:林北没感觉
: 事后老太婆听了,大发雷霆说:“我二十年来供养的竟只是一个俗汉!”
: 气个半死的她索性赶走和尚,然后一把火把茅庵烧掉了。
: 和尚已经修行到“枯木倚寒岩”的地步,无情无欲,然而婆子仍斥之为“俗汉”
: 就是因为那个和尚能“死”而不能“活”。
: 禅家有“大死一番”之言,妄念灭尽,然后才能显示真心的妙用。
: 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只是“俗汉”了。枯木逢春才是枯木禅的旨趣。
: ’
: 所以这一派的理念是要想干就干,不想干的时候就不干
: 还有一本我很喜欢的小说《悟空传》
: 里面有一段这样描述
: 说金蝉子跟如来论佛未果,投胎成为唐僧时,在人间解释过自己对佛法的理解
: 原文:
: ‘
: 唐僧回过头去,一个绿衣的女孩笑嘻嘻站在那里,她有一头飘然的长发,身上的衣服却是
: 用最细的银丝草编成,闪闪发亮。
: “女施主你好漂亮啊!”唐僧说。
: “原来你是个好色的和尚。”
: “不是不是,只是出家人不能说谎的。”
: “油嘴滑舌,你怎能修成正果?”
: “我修行与别人修行不一样,他们修小乘,我修大乘,他们修虚空,我修圆满。”
: “大乘?嘻,没听过。”
: “因为我还没想好呢。”
: “我只听说有个叫金蝉子的曾质疑小乘佛法,想自行通悟。结果走火入魔,被陷于万劫之
: 中。”
: “他笨嘛!”
: 女孩子忽然变了脸色:“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他一根手指,也能点破穹天,而你不过是个
: 在妖怪面前像狗一样求饶的凡夫俗子!”
: “因为我想活着,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爱你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
: 空。”
: ’
: 那么问题来了
: 作为一般人的读者
: 大家觉得这两派设定,哪一种才适合作为“修行者”这种角色的最高境界?
: A.无情无欲,四大皆空
: B.随心所欲,收放自如
: 作为高手的角色,A跟B哪一个会让你觉得这才是强者风范?
实际上这两种都能修到极高的境界,有个我学佛一年的个人观点是,境界的高低是还处于
有无的二元判断,但佛教修到圣人阶段就已经开始脱离二元的价值观,以凡人的逻辑去判
断证道后的境界是一说就错,非有也非非有,想去定义所谓"客观"的一个境界,对证道后
的状态来说也没有意义,那是脱离主体客体,脱离能所的状态。
当然佛经中还是写了很多境界,比如楞严经中就分了修行的五十二位阶,但只是文字上的
描述。
同时在金刚经里,佛陀跟须菩提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
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
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大意是佛陀问:须菩提,阿罗汉可不可以有"我得证阿罗汉"这种想法
须菩提回:不能,佛陀,实际上并没有客观独立存在的一个东西叫阿罗汉,如果阿罗汉还有
"有一个我得证阿罗汉"这种想法,就是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仍有执著,如果我有这种
念头,则佛陀就不会赞叹我的修行了
回过头来讲原po的两个例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绝对,第一个例子是老婆婆怒斥和尚能死不
能活,但死活也还是一种二元判断,是属于世俗谛而不是胜义谛。台湾也有开悟的法师,
比如上世纪就过世的广钦和尚,是被台湾中国都认可的高僧,这种修行人你去问他空,他
跟你说有,你去问他有,他就跟你说空,实际上是没有固定的回答,但其实他的意思就是
要发问者去放下用有无等量化、对立的观念去理解佛教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其实历史上有些这种演示破戒行为的僧人,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指顺从本心的欲望,因为不
管是南传还是北传佛教,最基本都一定要学习人无我,连"自我"的观念都要破除,怎么还
有要顺从本心欲望的说法呢?
实际上这种酒色不忌的行为,是因为修行到极高程度的修行者,对他们来说吃肉或吃菜,
碰女人或不碰女人,对他们来说都已经不会引起他们的执著和烦恼,他们只是顺应当下的
某种情况用方便的方式去开导或解决某些问题,但本质上这些行为不是出于欲望,而是出
于对佛法传播或是帮助他人有帮助,才会这样演示。有个故事是有个僧人路过一座坟,他
看到这座坟后非常恭敬的对坟大跪拜,有村民看到了就说这个坟葬的是一个来者不拒淫妇
,僧人说这葬的是锁骨菩萨,是你们无法知道的,村民不信,僧人就把坟打开,大家
发现里面的骨骸勾连如锁,才方知这是一位大菩萨。
所以回到原PO的问题,哪种才最像最高境界,我现在的想法是还有最高境界的这种念头,
就不是最高境界了,分享楞严经的一段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思即涅槃
作者: qlz (())   2022-12-04 02:18:00
作者: AinSoph (AUR)   2022-12-04 02:31:00
想法为文字、记忆、意念组成,所以不存在境界高低,上方之物正如下方之物,反之亦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