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猫年海岸动画导演姚江:当你输了人

楼主: medama ( )   2022-11-08 14:36:4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5593
2022/11/08, 影剧
【专访】《猫年海岸》动画导演姚江:当你输了人生最大的一场比赛后,还能发生什么事?
文:李奕萱(文字工作者)
台湾动画短片导演姚江的作品《猫年海岸》于今(2022)年入选奥斯卡认证的美国芝加哥
国际影展、阿尔巴尼亚那拉国际影展,获得国际肯定。
这部片延伸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故事,聚焦在输家“猫”的身上——正当猫先
生因为游泳输了、无法进入十二生肖,沮丧不已时,竟意外捡到一个人类宝宝,生命因此
有了转变。
《猫年海岸》讨论的主题是:“输了之后,你的人生还会发生什么事?”我们身处赢者写
历史的世界,可是偏偏大多数人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不断经历“输”。姚江说明,
这个创作的起心动念,正是来自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遗憾。
遗憾似乎一直是姚江的创作核心,2017年推出的动画短片《(迷)留》,灵感来源是爸爸
的失智症。他描绘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人”,逐渐忘记自己、忘记周边物件、最后
连妻子都忘了。强烈的3D动画风格及表现手法,让这部片入围金马奖,也入选东京国际短
片影展、洛杉矶好莱坞短片电影节等国际级舞台。
那为什么是遗憾呢?姚江想了想,才慢慢讲起童年
从想逃离老兵与华侨的广东话之家,到回头以此创作
姚江出生于1980年代,有着相对特殊的家庭背景:爸爸是撤退来台的老兵,妈妈则是柬埔
寨华侨,家里讲的是广东话。小时候,有次老师在班上做调查,问大家母语讲什么,讲国
语的有三分之二,台语的三分之一,全班40个人,最后只剩他还没举手。老师点了他、问
他讲什么语言、还要他讲广东话给大家听。
周围窸窣作响,姚江不确定那是友善还是恶意,但感受得到自己是个“异类”。当时仍是
不鼓励“独特性”的年代,他开始隐藏自己的“不一样”,羞于在大庭广众或同学面前讲
广东话,也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家庭。
压抑自我的生活,多少会喘不过气,好在画画成为姚江的避风港,课本的空白处和字里行
间全都是涂鸦;数不清的绘画奖状与教室布置,诉说着他对创作的热情。但在充满名校迷
思的教育环境里,姚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赶快独立、脱离原生家庭,他渐渐放弃
一般认为“没有前途”的艺术创作,一心追求成绩。
他的努力颇有斩获,一路上来都是念前几志愿,可是大学念的新闻系却学非所爱,出社会
后的工作也让他迷惘,觉得那不是自己会做一辈子的工作。于是他重拾画笔,再加上曾做
过出版社动画制作的专案管理,便决定在2010年前往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校,攻读电脑艺
术研究所。
没想到就在这时,他的爸爸罹患了失智症,对家里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当时姚江28、29岁
,还没准备好面对人生的无常,又因为在美国留学,无法尽到照顾的责任,这件事成为心
中很大的遗憾。几年后,这份遗憾促使他以此为题,制作动画短片《(迷)留》,梳理自
己的情绪,也向辛苦的家人致意。
蜜月得到灵感,动画短片获国内外影展关注
姚江的《(迷)留》从发想、制作到发行的关键推手,是他的太太江宜儒。宜儒跟姚江是
纽约视觉艺术学校的同学,她从小生长在阳光普照的屏东恒春,如果说姚江个性像是台北
的溼冷冬天,她则正如故乡恒春的夏季,总是活力满满,笑脸迎人。
迥异的他们截长补短,在家庭和工作上都成为“最强搭挡”,携手打造“酿作映画”工作
室。他们同时都有正职,所以都在夜晚、假日做创作。喜欢电影、胡思乱想的姚江擅长故
事、分镜,理科出身的宜儒对程式码特别得心应手,在《(迷)留》这部片中,毛发、特
效、衣服都是由她一手包办。
更有趣的是,《(迷)留》的故事主轴,是在他们度蜜月时想出来的。那时他们去欧洲自
助旅行,姚江一方面为欧洲人文景观着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有了伴侣,开始回看爸
爸和妈妈的关系,最后决定用“伴侣的陪伴与失去”来作为故事核心。
《(迷)留》美术带有强烈西方艺术风格,曾经有人问姚江,为什么不是用爸爸的“老兵
”特色作为元素?姚江只能坦白表示,爸爸从来不会主动提过往,被问时也会装傻,所以
他只能融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视角。
孩子的诞生,帮助创造色彩丰富的《猫年海岸》
《(迷)留》获得了极大的回响与成功,姚江马不停蹄,展开下一部短片的创作。这一次
,他直面自己在美国唸书时,对于“比别人晚起步”的焦虑与挫败,《猫年海岸》就诞生
了。
“我是个心急的人,但动作偏慢,变成我很急着要成功,但用的手法不见得是正确的,或
是这东西本来就快不来,所以我常常会觉得挫折跟失败。”姚江说。
不过,原本以为会相对阴郁、晦涩的输家故事,却因为有了小孩,有了极大的改变。姚江
发现小孩长大的快速,让他很明确感受到生活每一天的“前进”,不断提醒自己往前看,
不要卡在过去。因此他让猫先生遇到了人类宝宝,在养育的过程中,重新面对自己的失败
经验。
“不是说你失败就去生一个小孩。”宜儒笑着补充:“而是你输了人生最大的一场比赛后
,还能发生什么事?你还是要过日子,整理一下自己,再往前走,所以也算是自我疗愈的
过程。”
《猫年海岸》取景自恒春的海岸,宜儒笑称是“自肥”,因为她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
,而她家乡的落山风性格,似乎也为“输家”做了最好的诠释。她说明:“恒春落山风很
大的季节,你骑脚踏车会骑不动,可是大家都说,风一直吹、一直吹,你是会越来越强壮
的。”
台湾动画创作者的夹缝中求生存
用动画去面对家庭带来的遗憾与欢欣,姚江渐渐从隐藏身份,变得更珍惜家庭背景的特殊

在疫情爆发前,他还和太太、妈妈一起回到柬埔寨老家寻根,认识妈妈的生命故事。“他
们当初是华侨社区,都讲广东话”,后来柬埔寨的共产党开始“红色高棉大屠杀”,他们
就陆陆续续逃了出来。时隔四十年,姚江和妈妈一起重回她长大的地方,捡起一点一滴过
去的记忆。
会想要拿这个创作吗?姚江还没有打定主意,不过也有思考制作“动画纪录片”的可能:
“我们去影展看到很多动画纪录片,那些作品很强烈、直击人心。”
不过,在台湾要做动画终究不容易,很多时候,他们拿长片、影集的企划去提案、找钱,
别人一看到“动画”两字,立刻就退避三舍。所以他们也开始往实拍挑战,结合电影与动
画的《御儿神兵》正是一个尝试。故事讲述曾有星梦的妈妈和童星女儿的纠葛,姚江和宜
儒利用“床母”的神话,用动画打造想像力丰沛的梦境世界,现实则是打算用实拍来做。
目前《御儿神兵》正在开发中,也入围了第三届野草影视提案计画,虽然未来不知道能否
继续发展,不过姚江和宜儒早就都培养好了耐心与毅力,将会继续逆风前行。
“现在就是继续撑,在这边久了,就会慢慢沈淀出什么。”姚江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