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第一次回文就献给这篇了~想说这个争议或许可以厘清成:AI生成的绘画是艺术品吗?
开头先讲我认为的结论:是的,它是艺术品。
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朋友,希望妳/你可以耐下性子看看我接下来的文字,或许我们可以产生
些良性的交流,认同这个观点的朋友,若与我有不同的原因,也欢迎留下你的想法。
而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时间,我就透过熟悉Discord的亲友试玩了一下Midjourney这个程
式,简单地说,Midjourney可以透过使用者输入数个关键字或一个句子,去生成4张AI认为
符合文字描述的图像,使用者可以透过调整文字叙述、结构,让生成的图像变得更加完整,
精确。
作为偏学院艺术教学与手作(hand made)坚持者,老实说我完全不认为Jason Allen的行为有
任何问题,其原因我们可以先厘清“艺术”到底是什么?
由于艺术是一种信仰,去问100个艺术家可能会得到100种答案,为达客观我特别去翻了一下
目前本国国家教育研究院的艺术定义,出自刘文潭,2000年12月,教育大辞书。内容很长,
简单节录最重要的一段文字:
“‘艺术’乃是一种有意的人为活动,或是再现事物,或是构成形式,或是表现经验。此种
出乎再现、构成或表现的作品,必属能够激发快感、情绪或是惊骇者。‘艺术品’定义为:
艺术品或是事物之再现,或是形式之构成,或是经验之表现,凡此均能激发快感、情绪或震
惊。”
上面的定义其实已经进行了脉络与类型的整理,将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数种艺术进行联集所
得的结论。简单地说:艺术是“人为的”、“有意识的行为”,可能包含了事物的“再现”
或重新“构成”(这边可理解成构图、或将已有的东西打散重组),它必定能激发人的“感官
”或“情绪”。
在这个定义下,我们可以再深入探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上述,关于艺术每个必要条件的交集都回到了“人”身上,这也是我总是在灌输学生的
观念,当代的艺术不是你的技巧多好,而是作为创作者的“人”如何说服观众“这个是艺术
”。
以这个新闻为例,参赛者(人)透过Midjourney程式生成图片,再用Photoshop修饰后以Gigap
ixel加大像素(有意识的行为),所完成受到评审肯定(从感官或情绪影响人的认知)的作品,
其实已经具备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然而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连带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1. 艺术真的死亡了吗?
一部分不认同Jason Allen的极端者再度高喊“艺术已死”。
这也是成品为“物件”的创作者势必会遇到的问题,打从摄影开始,“艺术已死”或“艺术
将死”的声音就不曾断过,几年前3D打印兴起时也喊过一次,现在是AI绘图,都可以预计下
一波搞不好很快就会是AI雕塑了。而画家、雕塑家至今仍未灭绝,摄影更催生出新的职业“
摄影师”,而硬件设备的进步与3D打印的普及也下修了3D建模的门槛,事实上引入了更大量
的产业人口,而当技术门槛下修了以后,对于品味的追求便有机会上升,实质扩大了市场。
但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手拿单眼,然而真正顶尖的摄影师依旧可数,随着摄影普及围绕着摄
影技术也建立了更新的娱乐产业,就算整个过程确实可能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2. 手作与机械制造的界线模糊:
高呼:“艺术已死”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恐惧自己在这个产业的位置消失,另一种是对于
自己的藏品价值产生疑问。然而这个现象是不可能阻止的。过去数十年,绘画相关产业从手
绘逐渐转变为电绘,不只增高了效率,也让视觉设计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界线模糊的同时,创作者还是必须回头审视自己的“创作核心”是什么?套句葛林柏格(C
lement Greenberge)过去评论现代艺术的说法:使用一门学科的特有方法,对学科的批判目
的未必是颠覆,反而可能巩固它在独特领域中的地位。
透过重新自省的过程,或许作为创作者的我们可以厘清出自己真正的核心价值。
3. 藏家的权益与期望:
这点才是我真正觉得比较有疑虑的问题,这边指的藏家并非纯投资型藏家,而是喜爱艺术品
本身而购买的藏家。这类藏家在收藏作品时,可能考虑到的不只是成品本身,也包含了作者
在创作过程时的背后故事,其概念类似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现代神话”。
因此若当藏家预期自己所收藏的作品为人工绘制,然而事实却是由AI生成时,创作者便可能
有欺瞒或欺诈的疑虑,这可能会让未来作品的交易必须附带更多的原作证明(例如过程草图
或是缩时影片),同时也可能会压迫到资源不多或难以转型的创作者。
4. 画家权益:
透过工程师友人才得知,现在AI的图像训练基本上就是把一堆图丢给AI让它去作大数据学习
,举凡像Gigapixel AI这类号称无损放大图片的程式,也是透过图像学习将不同的细节塞入
像素模糊的区间。(若上述有错再麻烦专业指证)
因此,若AI绘师想要训练AI进行某种特定风格的绘图,势必要收集大量同类型风格的图来给
AI进行学习,然而过去图片的买卖并不包含提供AI学习的选项,因此在门槛下修的情况底下
,势必会出现盗用大量图片训练AI的情况发生。虽然如今以教学为目的使用网络上的资源在
法律上并无不妥,然而若学习的对象从“人”变成“AI”的情况又更加复杂。
这时,原本乐意在网络放上自己作品交流的绘师们,可能在无形中变成为了整个产业的受害
者。
结语:
我觉得吧~这个世界变化得很快,个人并不排斥任何新的技术出现,只是当涉及到利益的时
候,规范就必须适时地调整,以避免任何人的权益受损,以Jason Allen的这个例子来说,
由于他投稿的本来就是“数位艺术”,因此没道理不能使用最新的AI技术参赛,若他投稿的
是油画,想必绝对会被主办方追回奖座与奖金。
而主办方也提到未来会研拟新的比赛项目,提供给使用AI创作的这些人,在这件事情上我个
人觉得已经是最佳解了。这让我想到十几年前大学时,我所就读的科系系展还有“素描”这
个主题,原本是评定美术基础高低的项目,后来从第一个以录像作品在“素描类”拿下首奖
后,连续数年都出现录像与传统素描混评的乱象。
然而在这个乱象得到解决以前,录像作品的品质就已经开始逐年递减,但仿佛为了不让系所
贴上“守旧”的标签,录像作品永远有前三的名额,几年以后听学弟妹所说,素描类已从系
展取消,个人觉得也没什么不妥,该被淘汰的东西迟早要被淘汰,素描的强弱本来就可以在
其他领域体现出来。
然而良心讲,Jason Allen虽然声称自己不会画画,但他透过AI完成的画作却有不小的构图
水准,这已经代表作者本身对美学有着不低的理解,至少在美术鉴赏上决不会是菜鸟。若AI
的成熟能够让像他一样拥有鉴赏能力,却缺乏技术的人能够进入这个产业,对全体人类来讲
也未必是坏事,不过辛苦的可能会是现阶段仍不上不下的相关产业工作者。
—
最后,补个ACGN(?)点:
https://i.imgur.com/fiNsjyn.jpg
这张是以前脸书贴文的配图插画,原文是关于奖金猎人的内容(在台湾的绘画比赛分析),
自己很喜欢,不过认真经营的脸书推播一直都很差就是了哈哈
—
欢迎来小人物工作坊坐坐,聊聊艺术:
https://www.facebook.com/nobodyatel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