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15963 (whiteway)》之铭言:
: 当我们在创作一个作品时
: 不论是创作小说或是绘画或是音乐
: 有时候会觉得 "这地方感觉气氛跟表现的效果不够强烈"
: 就会一直反复地去重新的想像或著刻划它
: 直到自己要的效果出来
: 或著是觉得小说的某个段落不太合理 想要重新编排它
: 但是这样一来可能后面的东西要重新创作之类的
: 各位有创作过的(不管是创作什么)也有过这种经验吗?
: 如果重新刻画的时候遇到有地方会变成有BUG会怎么处理?
: 希望各位不吝指教
以前我写小说的时候很注重原汁原味,就是当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厌恶修改
随着年纪增长,对创作的观念变得保守还有创作的动力衰退,渐渐地发现修改很
重要,毕竟自己不是那种怪物天才,灵感一来奋笔疾书没几天就能出一本书,做
不到这点也无法以量取胜,那就只好自己提升自己的品质。
我觉得小说修改成本应该是创作中是最低的,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一般初稿都是
先有个雏型再说,接下来二修才会动对话的通顺程度,进三修才会开始对设定跟
剧情的结合程度下手。
不过这是在随便写或者帮别人做修改的情况,随便写就是中短篇的架构,就写开心的。
认真模式不会这样做,有设定狂属性的我要认真写一定是先拟大纲,确定一个故事
每个章节大概方向与脉络,然后确认角色跟背景的基本设定才开始动笔。
接着初略写完第一版后进二修,先做的是调整大纲与剧情节奏,重新分拆段落来保证
故事不会有过于冷场的地方。接着就是完善背景设定,确认整个故事有哪些背景设定
需要加强描述来提升故事的深度。以及强化背景设定与角色设定的连结,以此深化角
色设定。
深化角色设定后,要确认每个角色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知道哪些事不知
道,再透过深化的设定确立角色形象跟大致的外型。
然后才是开始依据上述更动进行修改,着重在角色要怎么表现,设定要怎么镶嵌,这
个才算二修完毕。
进三修才开始谈对话通顺问题,因为对话通顺的前提还必须建立在角色跟角色之间的
互动,如果只是对话通顺流畅,但无法表现出角色的特色,那角色的魅力就无法展现
读起来就会像流水本。
三修也会开始做埋伏笔的修正,从镶嵌的设定来延伸隐藏的剧情支线,重建主线以外
的脉络,到这边差不多就是可以拿出来发表的程度。
三次大修完后剩下就是小幅度,章节部分的修改,到这边还动章节大纲就不太妙了,总
不能无限上纲一直修下去。
附带一提,如果有文书编辑软件或者是用google,每次修改最好附上修改的理由,你才
不会在多次修改后忘了初衷,结果越修越难看。
嘛…不过我现在都是轻松写就是,反正写来自爽的,不用要求那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