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些人在推文讲看不懂到底里面角色到底在做多还是做空,
简要说明逻辑。以USD/JPY来说,我看涨做买进一手,其实就是跟券商借钱
买进10万USD,EUR/USD买入一手则是买进10万欧元,以此类推。
故
※ 引述《jpopaholic (日音スキ)》之铭言:
: 15话
: https://i.imgur.com/KQVVd3m.png
: yasu子警告芽吹不怕反弹吗
: https://i.imgur.com/1DJnkFg.png
60手的USD/JPY,久留美的部位大约是600万美元。
她的浮动损益就是600万美元*你现在看到的汇率跳动数字。
只要日圆贬值,或者美元升值,久留美都会赚钱,反之就会赔钱。
: 因此大吵一架
: https://i.imgur.com/9xxvye9.png
: 还被嘲讽是新手
: https://i.imgur.com/aCcVfW2.png
关于康子劝说芽吹快平仓停损理由,便于让读者理解就直接看图吧。
这是今年USD/JPY的走势
https://www.tradingview.com/x/5SPTyXSH/
你可以发现货币汇率有时候会自然形成一定的价格区间。
交易买卖下似乎会有116元以上涨不上、112元以下跌不下的区间。
如果你在今年二月想做USD/JPY,那么你很容易会有芽吹:
“116就涨不上去了啦你还买就是被骗啦”的想法,这是肉眼即可看到的现实。
但这个动态平衡其实是很脆弱的。
这样讲好了,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知道价格在112~116区间流动的同时,
就意味着你在112,116元附近就会有很多的挂单,有时候你不一定能成交在
你认为最棒的112,116元位置。那要怎么办呢?
有些人就会用类似线性回归算斜率的方式,来找出动态的"底部",
懒得算的人则是用连几个极端价格低点来找比较可能成交的位置,
也就是所谓的趋势线(trendline),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市场上的人因为用trendline策略抓到底部赚钱,用的人越来越多,
那会发生什么事情?
答案是:市场结构就会开始改变,以USD/JPY的例子来说就是价格越来越窄。
像这种市场价格的自然现象,大约在1950年代以后就被一些交易者发现,
而逐渐形成所谓的形态学。例如三角收敛三小的。
只要你是有实际交易过的人,特别是你有赔过钱的,就会特别记住这些特征
但对于没赔过钱的人,她并没有这种经验,所以实际上就算讲“部位很危险”
由于双方的经验不见得有共识,谈到最后也不见得会有结果。
现实上反而常常发生“我就是要对作赚到钱,我才证明我是对的”的结果。
对三次元芽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ptt stock板 搜寻 叫我赔钱王
这是一个兼具心理治疗同时自娱娱人的活动。有机会的话务必前去朝圣一下
: 但是萌智子反而鼓励
: https://i.imgur.com/OeACCvP.png
股板去年特产之一:喊空作多wwwwwww
不过左下角大概没人能懂那些东西是啥吧。所以我简要说明一下
罗素2000指数:
这东西很有趣,其实他是找全美市值最小的2000家股票。有些法人会专门看
Russell2000和SP500的涨跌幅,来看美股的现金流向,大概会长这样:
https://stockcharts.com/freecharts/perf.php?$SPX,RYRHX
你可以发现,罗素2000就像是矿坑的金丝雀一样。
当市场从多头转向横盘,还没走向空头前,小型股大多已经被炒作到很不可思议的高价
这时理性的人会倾向找发行股本较多,波动较小比较抗跌的权值股。
于是大型股还在涨,但小型股已经开始下跌,甚至整个指数只靠几档大股票在撑而已。
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腾落背离,那么当这些大型股也开始下跌会发生啥事?
股市就会开始崩盘了。
VIX则是衡量SP500在选择权的隐含波动率,选择权卖方也算是一种矿坑金丝雀。
由于大型法人做选择权卖方大多是做铁兀鹰,我们假设用USD/JPY来说好了。
那么做芝加哥的日圆选择权卖方的人,会在112,116做sell call, sell put.
但价格开始往一边倾斜了,例如价格要往上跑了。那做116 sell call的人会赔钱,
他们会开始平仓跟往上调整,从而在该处的隐含波动率会开始出现特征。
而反映在VIX则是会波动率会开始往上跑。而空头市场第一个症状就波动放大。
美高收益债指数:这比较少人看,除非你本身就有在做高收益债ETF。
这个指标逻辑跟股票差不多,如果VIX突然飙高到30又跌回来,那代标
1. 股市开始触底,美股波动开始平稳 2.高收益ETF波动也开始变小
故VIX暴涨又下跌,对高收益债ETF来说算很好的买点,典型例子为2020/3
但反过来VIX一直涨,高收益债指数也开始下跌,那股市转空机会变大。
: 其实是在...
: https://i.imgur.com/1Q3Sn9Z.png
: 2014/10月大家走势
: https://i.imgur.com/pIqynzr.png
: 但是发 生 大 事 了
: https://i.imgur.com/og73MGo.png
: 真的是不得了的大事(QE)
: https://i.imgur.com/6wiVlZ7.png
单纯讲量化宽松并不能具体讲出当时日本央行在做的事情。
那时的央行就是现在的黑田东彦。他为了要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经济衰退现实,
他做的是“量化、质化金融宽松政策”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并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为:
“异次元宽松”“黑田火箭砲”。
用人话讲政策前因后果就是:
由于13年起日央行就在印钞票,原本是一年印80兆日圆买国债,
钱就不断地从央行->银行->市场流出。理论上市场日圆越来越多应该会贬值对吧?
很可惜的没有。通膨就像嘲弄般涨到2%立刻又跌回来,反倒是央行一直买自己国债。
左手买右手国债下,40%自己发行的国债又回到自己手上。
“靠杯喔这样不就没意义了吗?”
于是当时的央行采行一种很奇葩的做法:
“既然我一定要举债印钞发钱,那我干嘛不就压低国债利率让借钱成本降低?”
“啊既然都要压低了,那我也把还债期限拉长就好啦”
“一不做二不休,顺便把银行准备金利率调低,逼这些银行不能再用存款买
国债做利差交易,这样流通的钱就能挤出更多啦!”
结果来说:“为了能继续不断让自己举债印钞,积极地压低还债利率与成本”
“还债成本降低了,所以可以继续印钞印下去”,这种近乎印钞永动机
直到通膨涨破2%才会考虑停止的政策。就是现在日本央行财政/货币政策做法。
虽然英文缩写都有个“量化宽松”QE,但实际上根本是异次元的不同生物。
就是所谓的异次元宽松的真面目。至于有学过经济学的人则可以理解到,
你要控制殖利率实际上还是要不断地买卖国债才能控制,例如如果殖利率往上暴涨
央行就必须无限量购买国债才能压下来。这大绝的代价就是你持有国债会继续飙高
实际上现在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大约占GDP的135%,
这招如果都没用的话,那央行手上一堆国债根本都在自己手上,那举债刺激也可
说是没用了。这种“只能用一次”的特征,则被蔑称为“黑田火箭砲”的主因。
好,那你是市场的交易者,假使你完全理解央行想干嘛了。你会怎么看?
“哇靠那日圆贬值贬定了啊,妈的我不买USD/JPY就是白痴”
反映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子:
https://www.tradingview.com/x/dgElMerw
芽吹的部位按照漫画是九月握到十月,你大概可以知道她空单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