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eryGoodBoy (很棒的男孩)》之铭言:
: 余仍会进行暗杀的工作,但在家人面前又表现的温柔婉约的样子,两面人格的她对于这样
: 的身分认同从没有感到任何犹豫、愧疚。因此,部份的人就认为,在这样的描述下约儿似
: 乎太轻松就获得一般人追求不到的幸福,这样合理吗?同时,文章中也指出像是《火影忍
: 者》中的大蛇丸亦同,在漫画中进行无数人体实验,到头来却只是在遭到监视的情况下继
: 续生存在木叶忍者村,但该篇文章也提到,或许在之后作者也必须为了这个问题(约儿的
: 道德感)进行故事补充,否则看起来就会十分突兀。
: 对此,网友看到文章后纷纷吐槽,“她只是动画,有剧情、人物设定不重要吗?”、“每
: 个人可以表达意见没错,但废话不用多说”、“还有很多漫画也是美化不好的事物,怎么
: 不一篇一篇嘴,现在来蹭人气?”
每次看到这类议题,
就会觉得鹿鼎记的后记很好用。
截录:
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
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造人物;
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都可以写。
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
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罗亭能说不能行,
《红字》中的牧师与人通奸,
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
作者只是描写有那样的人物,
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
《水浒》的读者最好不要像李逵那样,赌输了就抢钱,
也不要像宋江那样,将不断勒索的情妇一刀杀了。
林黛玉显然不是现代妇女读者模仿的对象。
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并没有贾宝玉那么多,
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
鲁迅写阿Q,并不是鼓吹精神胜利。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实的。
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
小说并不是道德教科书。
───
讨厌书中角色的行为没问题。
但在那指点江山,
觉得做某些事一定要有坏结局,未免有点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