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高壮能穿起的装备会更好,能使用的武器种类、品质通常也会更好。
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郑成功的虎卫军。
郑成功的左右骁卫镇(后称虎卫镇)就是体格壮大,全身重武器的部队。
基本上关于虎卫镇的纪录在杨英的从征实录都能找到。
起源简单说,郑成功因为在福建的护国岭和八旗军打了场战役,
虽然赢了但是也死伤不少,看了旗人的全套铁甲,
认为旗人【全身披挂是铁;所以敢下马打死仗者,恃有此耳。】
所以也想让自己的部队也穿全身铁甲,只是单全套铁甲就三十斤(明斤约597克)
但是有人以为【今我兵欲以一人穿戴三十斤步行,雄壮者步伐不难,
痿小者未见其便。】
这还只是铁甲,加上武器、弓矢等装备就更重了。
于是先找军中强壮者演示,发现可【手执战具,步伐整齐,如赴敌状,动履如飞。】
于是让郑成功想要一支这样的部队,遂要部将甘辉选择身强体壮者,
手足缚沙袋进行操练,并逐渐增加负重,操练数月,进行选拔。
郑成功在选拔的演武亭外置百斤大石,能扛石绕亭三遍者合格。
后共拣选五千余人,全身披挂铁甲,面部也戴铁面具,仅露双眼。
基本编制上大概一班九人,六人为主战,其余三人为伙夫。
武器上二人持斩马刀,二人持盾,其余持弓,全体皆携带弓矢。
作战人员需随时全副武装,伙夫等人可接战时再着装。
十班设一副领,两副领设正领,四正领设协管,四协管设一骁卫(虎卫)
这批铁人军共两个卫,编制人数5760人,实际人数是超过。
铁甲军大致外观
https://reurl.cc/QjYNWq
这批铁甲军的代表作就是1659年镇江之战。
明军的角度是这样:
【来冲之虏,后知一千八百余骑,亦作三叠。本藩亲督新军右武卫、左虎卫
特当其锋,以二百人冲杀满汉八百余骑。时有虏骑三百,直冲过我头叠之内,
在二叠之前。我头叠之兵任其冲突,安然不动,被我二叠之兵并人马砍死。】
简单说,第一次接战,后金骑兵冲过明军第一阵列,被隔开的明军第一阵列未溃散,
反而后金的部队被明军第二阵击溃。
【头叠之虏遂尔少退,二叠之虏站住射箭,箭如雨下。我师头叠之兵,任彼射箭,
即喊一声,竟冲二叠之虏,杀死颇多。】
可见这批铁甲军基本上是抗旗人弓箭射击的,还能冲锋反杀。
清军的角度看,【郑兵不动。俱铁甲冑、铁面头子,止露两足。
用长刀砍骑,锐不可当。射中其足,则拔箭更战。】
随皇太极入关,时任镇江总兵的管效忠出兵四千,止存百四十人,
感叹【吾自满洲入中国,身经十七战,未有此一阵死战者】
这支重甲重装部队连八旗铁骑都能打,体格、装备对了,组合起来就是这么霸道,
在那种冷热兵器交错的时代况且如此,再往前推到更早的时代,
体格、膂力的优势更难被逆转。
小说、戏剧那些效果看看就好。
作者: henry1915 (henry) 2022-02-10 12:06:00
后来还4全灭了啊
作者:
ilohoo (ilohoo)
2022-02-10 12:08:00这就是世纪三的铁军佣兵,远防高达60的超级弓兵,在他的单位介绍时也有写这段历史。
作者:
pgame3 (G8goat)
2022-02-10 12:11:00打仗需求要素这么多,世界上多的是被摸掉的精锐,不代表他站你对面不恐怖欸
作者:
tonyxfg (tonyxfg)
2022-02-10 12:18:00被打爆也要看看对面拿了多少人命去填
损失两百人,直接用火炮炸飞铁甲军就大人,时代变了,旗人不玩弓,改玩火砲了
作者: kusotoripeko (好油喔) 2022-02-10 13:29:00
明清不是都用压制棉甲混金属片吗其实到现代也还是有好处,体格高者负担重物相对轻松
其实18公斤没有很重,差不多就锁子甲加上铁盔重量重点是要熟练身上负重还能灵活运动,所以要大量训练
就明末开始流行火炮洗地才导致棉甲混铁片崛起,然后铁甲军是少数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