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仙人掌花,欢迎回到我们介绍动画业界运作情形的系列翻译。
在先前,我们已经看过海外授权业务如何形塑产业未来、也看过制作的排程问题为何才是
整体品质的关键。而在今天,将要探究粉丝间恶名昭彰的业界陋习:动画外包。
如果是首次见面的朋友们,不妨参考文末的其他篇报导。这些文章彼此之间并没有先后顺
序关系,但完整的阅读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真正的动画业界。
同时,本篇也依照惯例,为了促进知识传播,前30推都有30p的鼓励。
本文阅读时间约20-30分钟,好读版连结: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42157002.A.B72.html
本文由我亲自翻译,并分割成大致上的三个段落,分别是:
Part 1:细数动画外包的绵长历史
> 1-1 动画外包的历史与动画本身一样久远
> 1-2 跌跌撞撞的<原子小金刚>
> 1-3 产业架构逐渐茁壮成形
Part 2:当今业界的动画外包现况
> 2-1 外包业务的实际执行与涵盖范畴
> 2-2 协力动画公司两三事
> 2-3 人人都需要承接外包
Part 3:从最基本的症结锁定问题核心
> 3-1 关于经费的严重误解
> 3-2 现实世界的一千种例外与灰色地带
> 3-3 一如往常地:又是制作方
以下正文:
大家多少都对外包有粗浅的认知,但同时真正理解动画外包文化的人却又少之又少──那
么针对这项解决许多问题、却又产生更多问题的业界习性,就由本文来针对其历史沿革、
运作逻辑、还有对创作过程产生的冲击娓娓道来吧。
外包程序在动画界无所不在。对于观众们来说,绝大多数都认为这是一项衍生诸多麻烦的
陋习。然而哪怕是对动画制作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们,可能都还是对动画外包一知半解。
由于原则实在太过简单──元请动画公司将工作量转交给其他公司──让人们时常不会去
思考隐含于产业中的意义,进而不慎在半真半假的谣言与离谱谬误之中得出大量假设。无
庸置疑,外包集数往往都因为面临特别糟糕的制作条件而导致成品品质陡降,但这项程序
的本质却未必一定有害。有鉴于这季居然高比例出现像<持续狩猎史莱姆三百年,不知不
觉就练到LV MAX >、<后空翻少年>、<机甲拳击 第二季>、<86 -不存在的战区->以及
<SSSS.DYNAZENON >这些外包集数品质不亚于或胜过本家制作的案例,感觉现在正好适合
讨论这个议题。
https://i.imgur.com/sVohfM3.gif
△在第二季的<机甲拳击>中,所属于Studio NUT的栗田新一在公司承接外包业务时,替该
集的动作场景带来一种飘忽流畅的动态。由于主要团队的风格一向着重在打击感上,因此
这样的表现十分令人耳目一新。外包有时也能替动画的影像叙事增添不同风味,这就是个
很好的例子。
Part 1:细数动画外包的绵长历史
1-1 动画外包的历史与动画本身一样久远
首先,我们必须先回头看看历史,因为误解从最一开始就已经存在,无论是“外包文化是
这几年才产生的”或者“外包文化最近才恶化成这样”。事实上,要说外包程序和我们认
知中的日本动画两者一起诞生,并非夸大其辞。在1963年,首部常态放送、固定档期的长
篇电视动画系列<原子小金刚>播出了。于是同时也在1963年,手冢治虫的虫制作动画公司
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如此规模的动画需要消耗非常大量的人力。商业动画最早是按照全社
内模式制作的,因为成立一间能完整制作成品的工作室是再直觉也不过的想法。然而不出
多久,他们便发现这种模式只能在所有流程都经过仔细规划的条件下才得以运行──而众
所皆知,这种情形在这门行业中从没发生过。
随着<原子小金刚>制作进度来到第34集,制作人员们早已疲惫不堪,而手冢也决定将这一
集外包给Studio Zero好让大家有个喘息的空间。这项决策看似合理又可行,但务必记住
当时Studio Zero才刚成立而已,核心人员更只由例如石森章太郎、角田次朗与他的兄弟
、藤子不二雄等几位漫画家组成,另外还有他们之中唯一有动画制作经验的铃木伸一。毫
不意外地,由于制作人员各个风格迥异且无异于动画新手,不只画风与先前集数出现不协
调的状况,连内部管理也支离破碎。
https://i.imgur.com/bTO9z2c.gif
△但不得不说,他们的诠释手法确实很有意思!
1-2 跌跌撞撞的<原子小金刚>
手冢对上交的成品品质大感光火,并为了补救下令重绘修正。Studio Zero再也未获得任
何<原子小金刚>的合约,而这传说中的第34集也从此消失在历史之中,就连接下来几十年
的重播都没有被放映过。另外还有一段题外话,那就是外界始终都将手冢对第34集无庸置
疑的厌恶跟它几乎完全成为都市传说的事实做出连结。曾经在虫制作工作过的国宝级动画
人林太郎(りんたろう,本名林重行)后来也澄清谣言,表示手冢对于其他人的创作都极其
重视,从来不会蓄意遗弃。因此外界推测,第34集的消失应该是由于未经正常程序制作而
造成的归档错误。而那又是另一个长期困扰动画界的问题了。
那么,这次不欢而散的初体验有让动画从此免于依靠外包流程吗?当然没有──就连手冢
本人跟他的公司都继续在<原子小金刚>中继续采用外包。举例来说,第134集是由大西
Production工作室担当,同时还有制作了众多集数的P Production等等。位于虫制作的核
心团队已经开始对本作感到疲倦。而时间来到1965年,公司却仍然火上加油地安排3到4部
并行制作的电视动画,其中一部即为<小狮王>。工作人员们对这部新作品都跃跃欲试,毕
竟谁不想要在崭新的彩色动画制作中大显身手呢?手冢于是再度倚靠P Production的朋友
们分摊制作,并持续了比预计中还久很多的时间。相关资讯彼此有部分冲突,不过共识是
大约一年份的外包集数,无论如何都是相当可观的分配。
总结来说,历史上第一次的动画外包案最终以连贯性问题作收。主要原因包括了沟通失误
,还有并未做好万全准备的接手团队。同时间,因为产能过载而导致远超出负荷范围的工
作量一股脑堆叠上来也是一大主因──总觉得听起来莫名耳熟吗?因为确实如此。
https://i.imgur.com/ht2YtdG.jpg
△你认为<白箱>当中,有一段因为外包公司跟元请公司沟通不良而导致每一卡都要重绘的
悲剧是夸大其辞吗?抱歉,可能有坏消息要跟你报告。
1-3 产业架构逐渐茁壮成形
各位当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纵使上面的叙述与当下动画业界的惨况有诸多雷同,现在的
整体生态还是更加惨烈:这些早期案例好歹是创作者亲自交付给他们认为可以胜任的友人
代劳,反观现在全都是为了节省经费就把工作外包到海外去。假如你的脑海中曾闪过类似
念头,那其实不太正确,两方面来说都是如此。外包程序──我稍后将正式替这个概念做
出定义──的大部分仍然都发生在日本国内,而且,将例如中间画或者上色这类次要作业
外包给东南亚、韩国以及中国处理的历史也可能比各位想得久远许多。日本动画制作早在
60年代就已经开始把次要工作交给海外公司处理了,例如<黄金蝙蝠>以及<妖怪人间贝姆>
等等。在当时尚属于尝试性质,但俨然已经能视为往后发展的雏型。
时间来到70年代中叶,该措施已成为业界的常态──东映动画为了化解国内的劳动纠纷,
开始倚重韩国工作室──促使多间大型动画公司都外派资深制作人员到各个国家,指导当
地人员并建立合伙关系。亲力亲授的概念听起来或许很棒,但只有傻子才会忽略这些合伙
关系最后一步步恶化而成的剥削性企业目标。切记,一直到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的日
本经济萧条为止,这些动画公司才逐渐理解到自己对下游外包工作室的仰赖程度。由于当
时的社会经济情势,让下游公司终于敢开口涨价。此现象背后代表的意义是,原来过去几
十年来他们的重点其实从来都不是人才、或甚至连人力都不是。
然而,特地指出早期动画制作与当代动画制作所面临的外包困境十分相似,并非为了表示
一切都没有改变。事实上,动画产业变动的速度快到几乎每个制作环节都需要每五年重新
检视一遍,因为变动势必会发生。反之,重点是举例指出无论获得多少“减轻主要团队的
负担”的好处,潜在问题将无可避免地如影随形。因此当业界越来越混乱的同时,代价也
随之加剧。同一份迫使底层员工赴汤蹈火的贪婪、同一种导致外包需求产生的过度排程。
还有理所当然地,缺乏单一完整团队的沟通问题──无论彼此之间究竟是隔了一条街、还
是一整座海洋。
https://i.imgur.com/qmUlN5e.gif
△东映动画上述的闪躲态度持续著,当韩国的工资开始调升之后,他们便转身锁定菲律宾
。他们收购了一间当地动画公司,最终成为东映的菲律宾分公司──只要在名义上将他们
纳入公司体系内,就再也不用说这是外包了。如今,菲律宾分公司负责东映高达约70%的
总工作量,并且遍布各个制作环节。由他们全权负责的集数通常作画品质都偏低,但并非
因为人才缺乏。他们长期低薪、工作环境也甚至比在日本的“同事”们糟糕。但当条件允
许时,他们也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成品。
Part 2:当今业界的动画外包现况
2-1 外包业务的实际执行与涵盖范畴
这些潜在的特质将日本动画外包体系塑造成今日样貌,而话题终于也无可避免地聚焦到我
一直闪躲的症结上:所以,日本动画外包到底是什么?语言隔阂在此处造成了不必要的理
解差异。当我们谈论动画外包时,讲的其实并不是把特定制作环节交给专门性公司的那种
分工模式,虽然某种程度上那也算外包的一种。分这么细的用意是什么呢?首先,因为每
间不叫作京都动画的动画公司每个礼拜都在外包,也因为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外包形式:
将整集动画的所有内容都外包给其他工作室,无论在概念上或实际上都等于当周集数是由
别间动画公司负责制作。这种外包被称为“总量”(グロス,来自英文gross),而承接这
类业务的动画公司则称为“统包”(グロス请け)。在本站的用词当中,我们使用“完全外
包”这个词代指这类从最开始就将制作程序交给其他团队的作法。
那么完全外包究竟囊括哪些业务呢?统包动画公司通常会根据核心团队某人提供的分镜稿
进行作业,通常是监督/演出或者某位他们认识的友人。但统包公司也有可能直接从分镜
开始做起。这类情形通常都是暗示元请动画公司有意在前置作业期就开始试探人才,这可
以算是外包文化的优良范例,只可惜并不常见。无论如何,一旦分镜稿拿到手上之后,统
包公司就会开始动画制作程序:找寻原画师、作画监督,接着再确保中间画以及上色有人
负责等等。这些全都是由他们自家的制作管理人员管控、最后再交到他们自家的演出手上
检查。为了确保美术风格一致,美术背景以及摄影等制作环节通常都还是会由本家的团队
一手包办,但依照不同企划的特殊编制仍会有弹性空间。
https://i.imgur.com/XQU7KDB.gif
△将素材与成品妥善上缴至关重要,尤其在海外外包来说更是如此。几年前,<魔奇少年>
的第18话在TV首播时曾经有一段摩儿迦娜的舞蹈桥段出现中间画明显缺少的情形,起因是
中国外包公司在寄送时出了包。这严重破坏了观赏体验,但所幸在BD/DVD当中有好好修正
。即便今日动画业界数位化作业的程度不断提升,市场上仍然有专门负责扫描并负责运送
的公司存在,确保进度按照计画进行。
2-2 协力动画公司两三事
那谁来做这些苦差事的?大多数都是由协力画公司负责的──某种严格来说并不存在的公
司类型。请容我解释:尽管法律上所有的动画公司都一样,彼此之间规模却差异甚钜。当
中有大有小,有些专精某项制作程序,有些则拥有制作一部动画所需的所有部门。而尽管
多数观众并不晓得,但有个东西并非大家都有:独立制作一部作品的能力。无论是因为公
司还在草创的摸索期、或者公司发展成以协力为主的经营模式,许多动画公司多年来都只
替其他公司处理分工性质的业务,从部份外包到我们这边主要讨论的完全外包都有。由于
没有更好的称呼,便逐渐产生协力动画公司的说法,而他们在产业界中可是扮演着举足轻
重的角色。
数十年来,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协力动画公司。回到我们稍早搁置的历史课,例如1974年创
立的中村Production就是在虫制作倒闭之后创立的诸多动画公司之一。他们始终都在动画
界的聚光灯外默默付出贡献,多年来都与一线大厂如日升等动画公司保持重要关系。有些
历史悠久的协力动画公司逐渐成长到十分可观的规模,但只专精于他们擅长的领域。例如
Wanpack,在2018年因为创办人辞世而宣布解散之前,这间动画公司旗下拥有将近一百位
原画师──比多数主持企画的元请动画公司还要多──数十年来协助无数其他动画公司。
而就算外包回一词的概念如此声名狼藉,仍然有像Snowdrop这样可靠的协力动画公司替他
们参与的作品增添可靠战力。其他还有例如Makaria也是很好的例子。长期连播的作品尤
其需要这类协力动画公司,因为根本不可能光靠人员轮替就满足那样的工作量。
https://i.imgur.com/7rnTRtM.gif
△目前仍是专职协力动画公司的Studio Nexus负责了近代动画最出名的外包业务案例,在
< 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的25集当中肩负当中高达9集的制作任务。为了达成这项挑
战,他们提供演出、作画、上色、以及管理人才。假如你有收看Nexus不再协助的第二季
,或许就能体会到他们对于第一季的稳定表现做出多大的贡献。
2-3 人人都需要承接外包
然而各位可能早就注意过了,协力动画公司并非唯一会负责完全外包的公司。我在文章前
面提到的好几部作品中都有转交给WIT、CloverWorks以及Madhouse这类业界一线大厂制作
的案例,照理说他们应该跟协力制作八竿子打不著才对。所以干嘛要在生吃都不够的情况
之下却还要晒干?答案很简单:制作瓶颈。每间动画公司都有做不完的事,对外包的需求
应运而生,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忙碌。因为动画制作旷日费时,更牵涉来自
各种不同环节的人们。而既然动画制作合约并称不上肥厚,动画公司随时都会找寻像这样
的兼差机会。因此当公司内只有一部份人有事情忙时,若有认识的人脉请他们帮忙做个一
集两集,通常会得到十分乐意的回答。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刚才提到的,大多数动画公司创立初期都是以协力制作起家。即便从
现存的动画公司离职并马上就找到一支有相关经验的团队,要一开始就推出自家制作的作
品还是非常困难,无论从资金上或者创作力的角度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哪怕是茁壮成创意
工厂的那些有名动画公司,也几乎都在早期担任过协力制作的角色。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京都动画,他们曾经是数十年来最杰出的协力动画公司之一。另外还有TRIGGER的第一
份企划其实是Aniplex投资作品<偶像大师>的第17集。假如哪天你对某一间动画公司很感
兴趣,像这样逐一回溯他们的生涯履历将会是非常有趣的经验。
https://i.imgur.com/fHJODEl.gif
△在<钢之炼金术师>2009年版动画超过20集的外包集数之中,有7集是由历史悠久的
Studio Telecom负责,该社有着传奇性的历史,支援世界各地数不清的动画企划。除了有
例如横堀久雄等人提供的精湛作画之外,他们也包办背景美术与分镜等通常都由核心团队
包办的程序。他们有办法在不牺牲一丁点品质的前提下让整个团队卸下肩头重担──可谓
动画外包的最佳典范。
Part 3:从最基本的症结锁定问题核心
3-1 关于经费的严重误解
以上便是动画外包程序的“什么是”、“怎么做”、以及“谁来做”。然而,由于这套程
序最后变成噩梦一场的机率实在太高,感觉“为何”的问题才是核心所在。虽然基本观念
并不复杂,然而假如将因果关系搞混,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再次产生。动画界之所以把数量
多到荒谬的基础作业──但考量份量之后仍然很繁重──转向东南亚诸多较不富裕国家的
原因,是因为当地费用较低吗?当然是。我们已经指出过,一旦下游开始要求调涨工资,
他们就会立刻寻找平均所得更低的国家。那么所以动画外包制度之所以诞生的原因,就是
为了节省经费囉?然而答案是“不”。因为全部由本家自己制作其实还更便宜。
尽管各项单独费用相较之下确实低廉,但加上与其他公司的媒合、中间人成本、以及在原
本就没多少弹性的制作流程消耗更多时间、人力等等诸多因素之后,结果往往都是花费更
多。就算以经费成本的角度上来说没有,在管理与执行的层面来说也绝对会有。而每当反
弹情绪又在业界内部响起时,粉丝们总是习惯愤世嫉俗,因为“动画外包的起因与目的就
是为了要节省经费”这种观念已经太根深蒂固。我们其实曾经根据某些第一手消息来源报
导过因为这份两难抉择而导致的制作悲剧:制作人员首先向他们的CEO提出外包的提案,
因为他们晓得向外求援终究无可避免。然而CEO却因为经费考量回绝了他们的提案,直到
后来才又临时许可,但却为时已晚。所有动画公司理想中都希望能尽可能在本社进行大多
数作业。唯有深陷因进度压力而不得不外包的情境之后,他们才接着找寻成本最低的解决
方案──顺序很重要!
3-2 现实世界的一千种例外与灰色地带
而所谓本家制作集数的概念,则带到我想澄清的最后一个常见误会。正如同各位不断在本
文中读到的,本家制作与外包两种制作之间并非永远呈现非黑即白。以目前的情形来说,
几乎所有动画公司的挂名本家集数仍会仰赖大量自由接案人员以及其他公司的雇员协助。
同时,也不乏见到许多为了确保整体制作风格一致,而在外包集数安插大量本社人员、到
甚至比本社制作集数比例更高的例子。例如本季<SSSS Dynazenon>就是前面提过另一个正
面案例。业界内同时还有所谓作画协力以及制作协力的差别,前者就是单纯专注在作画层
面的外包,不需要负责其他制作层面的工作量。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了解某部作品的实际
状态,多留心ED人员名单与制作方的谈话吧。因为即使对外包制作流程有了认识,真实世
界的运作情形也往往复杂许多。
https://i.imgur.com/PV3xn1Z.jpg
△那么,外包的转手次数到底可以多夸张呢?让我们从某知名作品来看。A-1 Pictures将
<刀剑神域>的部份集数交给Studio Silver处理分镜与演出辅助,但动画本身却是由VOLN
负责。然而事实上他们却再把作画程序外包给MARU──这还没讲到负责处理零碎细节的其
他一竿子工作室。虽然这是比较极端一些的例子,但却完全没超出业界日常的范畴。
那么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首先,动画外包既不是新产生的概念、本质上也未必有害。
就算在今日,仍然有十分正向或中性的案例不断持续。但由于多数观众们对外包制度的污
名化仇恨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它们多半遭到忽视,也很难去相信有些成果出色的集数居然
是来自某个外包公司。另一方面,持续恶化的环境也让制度缺陷更被凸显,跨单位远距制
作的问题也随着时程紧缩而加剧。如今,许多外包集数的品质皆惨不忍睹。然而情况已经
糟糕到别无选择,不求助这些外包作业就等著开天窗。
3-3 一如往常地:又是制作方
纵使责任部门仍然留在日本国内,海外动画公司似乎还是承受大多数舆论抨击。假使往后
你又发现有海外制作团队被推出来当砲灰,要当心,因为对方的动机可能并非出自成品品
质,而是更晦暗的理由。反之,我鼓励各位直接将炮火对准通常真正应该负责的对象:每
年下令制作多到荒谬的动画作品的高层人士,因为他们才是摧毁这项工序文化的罪魁祸首
。各位是否记得原先是为了让王牌原画师能参与更多场景而发明的第二原画制度呢?然而
如今,过量企划却迫使业界把这套程序用来拯救草草完成的layout稿。问题的根源总是来
自同一个方向呢,想想真有趣。
“知道那么多,我显然还是无能为力,只能当个被动的消费者呢。”
我想,这是许多人心中常出现的想法。毕竟我们既非业界人士、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或政治参与者,根本连住在日本都没有。
那么我们就什么忙都帮不上吗?其实不会。
许多产业人员皆表示过:单纯地提升动画观众的常识程度,是会帮助到产业改善的
因为就算我们没有直接动作的能力,但让整个族群的知识水准提升,对投资方来说是一股
压力。
我个人认为很好的范例就像是巴哈姆特动画疯
两三年前,还有很多人认为是巴哈姆特负责动画代理的合约以及争取。但随着常识慢慢传
开,其实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了解他只是个上架平台了,代理商另有他人。
因此,众人对例如木棉花等公司的专注度也随之提升,而代理商一旦发现自己的投资能获
得相对应的回报,当然就会考虑听取大众意见调整策略。
因此,你可以继续当个被动的消费者,但也可以同时间继续吸收业界新知,两者并无违背
而且当业界内幕逐渐成为群众口耳闲聊中不稀奇的常识,制作委员会就会开始收敛
这是已经经过验证的事实,近年开始能看见动画公司有长期培训班、硬件升级等新闻,其
实也是在反映社会舆论。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学习。
去看、去听、去理解,光是这样就能实质帮助到燃烧生命的制作团队们
文章来源:
https://reurl.cc/NppAOe
延伸阅读,其他动画制作与业界介绍:
一窥制作进行鲜为人知的工作型态 #1SqNkznb (C_Chat)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57232573.A.C65.html
迅速改变中的海外授权业务 #1X9s5CKB (C_Chat)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29970764.A.50B.html
动画产业年度报告 (2021年版) #1XXvo6c8 (C_Chat)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36277382.A.988.html
为何动画制作排程的重要性远大于制作经费 #1XnQ1Drb (C_Chat)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40341581.A.D65.html
下一回,我们将继续往动画制作的深处挖掘。
三月初的专栏翻译中,会替各位带来关于中割/中间画人员的就业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