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写的文章
结果现在好像很多人喜欢用来当作彼得法则的栗子
既然一堆人在谈诸葛亮跟马谡
修订一下 也来凑个热闹
首先当然不能少的是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里的马谡评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才器过人,好
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
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
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陈寿的三国志里
他的评传就这么一小段,没多少份量
但是这里要说的是,中国的史官,其实满可爱的,他们一方面付出生命,捍卫他们自己笔
下的历史,另一方面,他们却也满厚道的
通常为了保全当事人的声誉,一些不好看的事情,通常不会大剌剌的直接记在当事人
的本传上,但是为了避免隐讳了史实,而改纪录在有关人物的传里面
所以关于马谡失街亭,在他的本传上,只记载了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
散这几个字
而不提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这件事(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老实讲,街亭之失这件事,想翻案大概很难,因为整个就是马谡本身的问题
但是诸葛亮为什么会无视刘备所说的那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硬是“违众拔谡”,最后导致街亭之失
就很有讨论空间了
我们先说马谡这个人
算起来如果是生在现代,马谡也不会是一个当CEO的料子吧!
但是他会是一个很好的顾问
顾问者,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自己没那个实行能力
说穿了,就是一群空口说白话的人
但是很多大企业都聘有一堆顾问
所以让马谡当参军是绝对没问题的
因为他只管出意见就行了
他并不负执行的责任
至于为什么会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却是“深加器异”,甚至
“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呢?
这么说好了,一个企划被提出来,它是一个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企划
还是一个大胆创新,积极进取的企画,很大的一点取决于他能不能被实行
马谡提出来的东西
刘备做不到
诸葛亮做得到
这就是差异
所以两个人的观感会差很多
从刘备的观点
马谡大概就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嘴砲王吧
而在诸葛亮这边
马谡就是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的点子王
所以两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聊天,所以说诸葛亮对马谡应该也是够了解的了
那么这里可以再作一个假设,那就是:
马谡是负责出主意的人
诸葛亮是负责实行的人
所以诸葛亮会觉得马谡很好用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马谡提出来的东西,他都办得到,而且往往合他的意
基本上蜀国最缺的就是人才,有人能帮忙出点子,诸葛亮到也乐得轻松
所以诸葛亮不会觉得马谡是不可大用之人
你不会因为你所聘请的顾问只会说不会做,就说他是不可大用之人吧
可是最后导致诸葛亮舍宿将魏延、吴懿等不用,却违众拔谡的理由是什么?
拔者,破格提用
诸葛亮破格提用马谡的原因,在对岸的网络文章有阴谋论的说法
(请自行用幽谷唱歌大神搜寻关键字<失街亭的真相>)
老实讲,这篇文章问题多多,而且于理不通,我个人是不大采信
另外也还有陈某的作品<不是人>当中魏延跟诸葛亮有心结
如果按那部作品的观点,倒是可以说诸葛亮为了不给魏延机会
所以改派自己的心腹马谡
不过那是漫画就是了
也还有人提出蜀国就某些方面也是属于文官体制的,魏延这一干武将并不得势,所以
诸葛亮才会舍宿将魏延、吴懿等,而破格提拔马谡,这或许也是一个说法
至于某v版的花瓶与文长长安长安.....这个就不列入讨论了
但是我个人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看法
我个人比较倾向一种现实中也会发生的现象---彼得法则(彼得原理)
所谓【彼得法则】(不是呆伯特法则喔!XD)就是指:
“每个有能力员工,最后都会升迁到他们能力无法胜任的位置”
这是一种能力上的错觉所造成的现象
因为马谡总是能提出正确的意见,所以他很有才能
因为他很有才能,所以能委以大任
这个逻辑漏掉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个大任是不是符合他才能的大任
其实我们也总是会如此,发现一个人某件事做得很好,就会想让他做更多的事
给他做更多的事之后,发现他也还做的不错,就再托付给他更多的事.....
最后就爆掉了.....
诸葛亮毕竟不是神,在与马谡长期的合作愉快之下,渐渐产生了错觉
导致他把一个参军当成将才了
(蓝染:怪我囉)
就好像常常会有优秀的顾问最后变成被冀以厚望的CEO(很多下场都很难看)
我认为马谡被破格提拔,很可能是这个问题
也许,马谡在街亭的想法其实也没有错,甚至可能是正确的
但是他没有那个执行的能力,所以………
其言,过其实(他所构想的,超出他所能实行的)
所以就某些方面来看,刘备看人真的很准
或许刘备是看出了
马谡所说的事情不只刘备自己也做不到,可能马谡自己也做不到
再来就是言过其实的人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自知之明的
一种是自视甚高的
只怕马谡很悲惨的是属于后者(当然也有可能他从来没有机会"明"过)
与诸葛亮的合作愉快,也让他产生了错觉
(蓝染:又怪我囉)
以为自己也能做得到自己提出来的企划
于是就 违亮节度
依自己的想法去做
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结果
为邰所破,士卒离散
但是下面这也是一个假设
今天如果是诸葛亮守街亭,马谡是他的参军
那么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这个构想,诸葛亮会不会采用?
基本上历史是没有if的
但是从前面的论点推下来
就我个人得感觉我是倾向于会,而且可能历史会重写
不过这无法证实就是了,毕竟只是一个个人的假设
只是以现代企业分工的理念来看,他们如果能继续维持这种合作模式其实应该是会满成功
的........
题外话
三国志11给了马谡一个【百出】
会不会太过其实还有讨论空间
(只是提出攻心为上的人特技却没有给【攻心】也是很怪就是了)
如果从游戏的观点出发
那么同样有【百出】的荀攸该不会也是个言过其实之辈吧!
关于这一点,或许荀攸是属于有自知之明的那一型吧!
但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被放在“错误的位置”上过
所以我们也无从猜想(当然,你也可以说,曹操并没有犯了彼得法则的错误)
基本上后人对马谡最大的正面评价,莫过于他曾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这个建议
这也是唯一检证他能力的机会,其他的事蹟并不明显,不过即便是攻心为上这件事
他也只是提出一个大方向,具体的实行还是诸葛亮去做的
但是事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大方向是对的
所以我才会认为马谡是个抓大方向的顾问型的人物
如果继续当参军,而不是去领兵作战,其未来或许又是另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