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台史所那个李教授就是这样
您是说这位?
她的回应
https://www.facebook.com/gemini.lee.58/posts/10159874288857010
【 #2021金漫奖】
这次被邀请担任金漫奖评审,身负召集人重任,始终不忘 #金漫奖的宗旨:奖励从事原创
漫画创作之个人、以及出版发行相关从业人员。(很正式的开场白)
经历过三个多月不断地看漫画(每一本我都有重头到尾看完),看到有时觉得漫画已经不是
我的最爱了(因为眼睛要脱窗了),再在评团会议上的不断讨论,终于选出了这次的各项入
围与得奖作品。
当然,我们评审团希望这次的入围与得奖作品,是能同时多面向地展现了台漫面貌,不偏
向文青艺术,也同时鼓励产业。但认真地说,这些入围的作品真的都很好,好到每位评审
心中都有遗珠之憾。
但没有办法,每位评审都只有一票,即使是召集人如我,心中的遗珠也只能在据理力争之
后,让它们成为遗珠。
**因为有人说下面这些是评审标准,所以我只好在此多加一句:这些都是 #我的个人心声
,同时 #请不要以偏概全。
我的遗珠之一是 #柚子 的作品 #閰王帖,许多人都知道,台漫在很长一段时间(
1945-1990),是不能出现台湾地景,因为“台湾”被视为一种低俗的存在。大约到2000
年前后,台湾地景才开始在台漫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元素,《閰王帖》就是其中之一。
同时,作者藉用台湾的宗教、民俗生死观建立了一个很有趣的妖异世界观,对我来说,非
常足以称起金奖年度漫画奖,可惜…人少力薄…欢迎有兴趣的朋有们点开下面的传送门去
购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384
*关于台湾漫画中的中国与台湾意象,请参考拙作:
李衣云*, 2018.09, '台湾大众文化中呈现的历史认识:以漫画为中心(1945-1990), '
思与言, Vol.第56卷, No.3期, pp.7-73.(THCI Core)
**关于台湾漫画的文化资本,请参考拙著:
《读漫画:读者、漫画家和漫画产业》(台北:群学,2012)。
另一套是 #BIGUN 作品 #勇者略。这部作品虽然没有进入争论中,但我还是想要推荐一
下,因为这在习惯露底裤露乳的台湾少年漫画中,可以说是一部好好地说故事、而且说得
非常有趣的魔法师梗的故事的热血少年漫画。里面用了各种漫画梗(BL、百合、游戏…),
且如今已出到11集,如此长寿是有他的道理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5290
PS:在这里插一句: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少年商业漫画,总喜欢与剧情无关地
露点露乳,而且到了过多的地步,这样真的有助拉高销售?这样拉高少年读者群的销售,
不是正抵销了可能会买的女性读者(不要说女生不买少年漫…鬼灭、进击有多少是女性读
者的贡献!),更何况这样的场景已经多得腻到LOW了,是否可以考虑反璞归真一下…
很多人对于 李常胜 的 #閰铁花 竟然没有得奖,感到极度错愕,这本漫画也是评审团一
直纠结到最后的一部作品。从现有的这本漫画,可以看得出整体故事架构很大,但这本漫
画里用了很多页数在追逐、打斗,即使书很厚,看完了故事也才刚拉开了序幕,我们还不
知道接下来会怎么走。因此,今年最大的遗珠是 #閰铁花,我们想等他的故事进到情节中
,再来投金漫奖。(《OLDMAN 奥德曼》是神作呀)
#麦人杰 的 #铁男孩 也是类似的状况。
其实,对老将们,评审员会期待有更大的进步,更多的火花,也许不自禁地会将心中的标
准提高。每个漫画家不仅仅是在与其他对手比较,也是在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希望
#Kinono 的《兰人异闻录3 》,能比 2 进步。
这次,老友 广下嘉与卫谦里的Talk 的 #走在阵的路上 没能入围,这个是融合了台湾民
俗的阵头与灵异的探案故事,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494?loc=P_0022_001
这次 #记忆的怪物 得到跨领域应用奖,希望能鼓舞各界努力将漫画产业连结到游戏、广
播剧、主题曲、周边商品、画册等,让故事成为IP,才是真正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没有
故事,就没有IP,也就没有文创产业。
最后在这里感性地呼唤一声,漫画要作为一个产业,漫画家、出版社、编辑、编剧、印刷
厂、资助者等,必须要互相理解,形成一个网络,失落了任何一角,都会产生不平衡,这
也是我一直希望政府在补助、支援台湾漫画时,也不要忘了商业出版社。
ps:没想到我只是在说自己喜欢《閰王帖》的理由中的一句话,拉来这多仇恨值,就在这
里整体回复好了。
首先,地景通常区分为自然地景(natural landscape)和人文或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后者也常被用来指能够区辨出一个地方的景观,比如巴黎铁塔、自由女神等
,从这点延伸下去,地景往往也具有能够将地方与地方精神连结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常在
电影或电视的一开头,会看到镜头切在东京塔或是涩谷的十字路口,然后镜头转向主角们
的故事,这就是在标示故事发生在这个地方,换言之,接下来的故事,也就与东京这个地
点连结上了关系。
换言之,漫画里出现的风景地景,也或将故事里的人物、感情,与地方连结在一起。
1950-60年代,台湾最盛行的是武侠漫画,目前以中仑图书馆里所藏的漫画来看,大约占
了将近一半。里面常出现的地名除了中国地名之外,就是“断肠崖”、“情人谷”之类的
架空地名,这样的地名或中国地名,连结上的当然不是台湾。
另外一类就是现代类的漫画,这类的漫画常常不会提到地名,里面会出现现代文明产物,
像汽车、电话(如上面高大全所引用的牛哥的图),但这是所有现代化国家都会出现的事物
,无法直接连结到台湾。
再来就是由日本漫画涂改成为一页三格式的漫画,这类漫画也是很少有地名,名字也都改
成中国式姓名,请注意,中式姓名与台式姓名是很难分的,最多就是台式小名常用“阿牛
”“阿玲”,中式是“小牛”“小玲”,当时的漫画以后者居多。
以上是1950至60年代漫画的母群体。请注意,我们在讨论一个时期的漫画的样态时,不能
以少数几部作品作为代表当时整体台湾漫画的样貌,所以,没错,刘兴钦是少数在当时以
台湾为背景,画出了游台湾、游台北、甚至让小聪明、机器人在台湾生活中发生各种趣事
的漫画家,但他只是一位漫画家,确实他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但他不能“代表当时台湾整
体漫画的样貌”。
这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换个比较简单的说法,爱因斯坦是20世纪初的代表人物,绝无人可以质疑。但是,也没有
一个人可以说,爱因斯坦就是20世纪初人们的样貌。
所以,我在前面的po文中说,台湾长久以来(1945-1990)没有台湾,指的是台湾必须被包
裹着梁启超以来所建立的“中华文化道统”的外衣,才能出现。或是以与没有任何重要性
的布景的方式掠过。
记得《小叮当》有一回,大雄穿越回古代,日本的将军整个被重画成中国武将,一般人被
重画成中国书生,日本元素全被涂抹,但没有被涂成也算是汉服的日治时期,而是没有时
代性的“右袵”服。这就是中国元素压抑台湾元素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但相信
留言的人都很会找图,不需要我多言。
1980年代的台湾漫画,在《欢乐》和《星期》中,台湾地景仍然是浮光掠影,像廖文彬改
编自黄春明小说的〈两个油漆匠〉(《欢乐》试刊1-3号,1985)、〈鱼〉(《欢乐》
19-20期,1986),里面出现了可辨识的台北与台湾农村的景色,并将台湾小人物的生活
方式、心理,描绘得入木三分,这是我觉得的台湾地景。只可惜这二部作品,留言中都没
有人提起,大家好像 都只知道刘兴钦。陈弘耀于1989年起在《星期》连载的〈一刀传〉
,背景放在台北与明代万历年间的华山,画中可以看到台北市的名称与街景、铁门、电梯
公寓的样式,只可惜后来故事线穿越到了明朝,台湾的风景变成了武侠故事,但我是真的
很爱《一刀传》。之后1990年,孙家裕在《星期》第46期发表的短篇漫画〈梦乡〉里,出
现了“台西站”、台铁火车及其经过的地名。只是,这些作品虽然以现代台湾的地点为背
景,但大都是短篇,数量极少且零散出现,无法为“台湾”贮槽添增符号意义与体系架构
。同时,上述作品也都不是关于台湾的历史叙事。真正述及台湾过去的历史叙事漫画,是
1990年邱若龙创作的漫画〈雾社事件〉。但这二部作品,留言中也没有人提到。
1990年代后的台湾漫画,慢慢开始出现了以台湾现代生活为背景的故事,台湾的人,终于
可以活在漫画里,这就是我所说的台湾价值。《young guns》、《男样》、《灵touch》
、《摇滚逛潮》等,都是在以现代台湾作背景,地景逐渐开始在台漫出现了。
但如前文所述,如果只是现代文明的背景,很难让人连想到台湾,而可能只是一个架空的
故事,90年代的漫画角色,许多仍穿着日式制服,走在现代化的街道上,没有特别的地景
,只有姓名是中式姓名,这是一个从架空转变向现实地景的转折时期。也是“台湾”逐渐
累积文化资本的过程。
一直到2000年代中,台湾地景才慢慢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元素,日治时期、大航海时代等
,都能被辨识出来。同时,现在的西门町、大稻埕、台南小吃街、台大等,都可以作为故
事发生的地点,而不只是像〈梦乡〉里的“台西站”,只是一幌而过的风景。
这是我所说的,台湾地景。
但当然,并不是说台漫故事一定要发生在台湾地景中,才叫台漫。在台湾的真实社会中成
长、创作的故事,都是台漫。
所以,1950到今天,所有台湾漫画家所创作的漫画,也都是台湾漫画。只是,在戒严体制
之下,台漫中充满著对自己并不生活着的地方的想像的故事,从那些文本中反映出的重层
的虚实交错,其实是很好的研究题材,也提供了我撰写1960年代历史认识的论文时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