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Wyun2648 (无用之用是为用)》之铭言:
: ※ 引述《herboy (herboy)》之铭言:
: 提到武侠的话
: 鬼灭之刃应该也算吧
: 开场就被灭门(武侠爱用开场之一)
: 后来遇到出来行侠仗义的长老(冨冈义勇)
: 虽然妹妹差点被当成鬼(魔教弟子)而杀掉
: 但前辈还是放了他一马
: 接着前辈引荐他到自己的师父(流派)底下
: 就这样练习呼吸法(内力)、剑术(武功)
: 通过考验后加入鬼杀队(大门派)
: 之后便行侠仗义
: 朝向打倒所有鬼(魔教)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
虽然我仙侠看很少,但小时候武侠看得还算多,在接触过的武侠故事里,很少有
一句话能精准描述的的主线。
然而拿上面提到的鬼灭之刃当例子,明显的主线是:家族被鬼灭门,要打倒鬼。
而一些比较有名的西方奇幻和科幻,也都有能用一句话描述的主轴:
有个戒指有腐化持有者的力量,于是正义的一方派遣一个心灵素质最强大的种族
把戒指丢进火山里烧毁。
有一个没有鼻子的巫师很强大又很邪恶,主角过著快乐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要击败
那个没鼻子的巫师。
一群贵族势力抢一个王座杀成一团。最后一个养龙当宠物的女生抢到王位,然后
原作者富坚,编剧乱写,影集烂尾。
银河帝国用星球毁灭武器高压统治,反抗军多次爆破星球毁灭武器后推翻银河帝
国。
以上这些故事,我没讲名字,但单纯用一句话描述,大家都知道我在讲的到底是
哪个作品。
可是如果我想同样用一句话描述,举例来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好了,那么……
一个道士路过牛家村,一波三折之后主角诞生了,之后主角练了武功,然后……
然后……欸,不是啊,郭靖你的主线任务是什么?最后的结局和开场又有什么关
系?
可能是我仙侠和武侠接触得太少,但如果当最有名的故事都长这样,没有一个贯
彻整个故事的主轴,那的确是很难推广到不同文化圈的。
毕竟假设你如果要拍一个两小时的电影,或者加起来只有十小时的影集,如果没
有一个明确的主轴,还没入坑的观众看了只会觉得这故事不知道在讲啥。
补充说明:
我想表达的不是有主线的故事一定比较好,而是有主线的故事比较容易让读者快
速进入状况。今天讨论的是为什西方奇幻从欧美红到东方,仙侠却推不出中文圈
,反倒是不少日本动漫和韩剧成功逆输出。
也许有些故事的优点在于能让人细细品尝气氛,但是达到这个境界的读者或观众
已经进入了状况,用这样的故事做为入门作很难拉人入坑的,尤其是文化背景都
不同的观众。
我很喜欢的一个奇幻作家布兰登‧山德森有在大学开课教小说创作,而他有把全
套2020年的课程放上Youtube。我因为对写小说也有兴趣,所以整门课看完。
在他的课程中他大概把奇幻小说分成三个元素:
1.剧情
2.角色
3.世界观
虽然山德森的强项之一是营造世界观,但世界观也是三个元素里最不重要的。你
可以有一个很完善的世界观,但你的角色和剧情很烂,那你也不会有一个好的故
事。反过头来,要是你的世界观破洞百出,但如果你有出色的角色‘或’剧情,
那你会有一个好的故事。要是你有出色的角色‘和’剧情,那么你创造了一个神
作。
所以我觉得仙侠和武侠的问题不在世界观。世界观只是营造气氛的辅助工具,协
助剧情推展的辅助工具,而真正重要的是一个故事的主轴要表达的是什么?角色
内心的痛苦、挣扎和要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于是我觉得仙侠和武侠缺乏的是简单明了的主轴,至少在我接触过的有限故事里
是这样的。世界观的设定甚至每部都重新解释一次也没关系,反倒是拿别人作品
的体系完全不解释放在自己的作品里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继续拿山德森的课程当例子。这是他的创作方式,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方
式,但至少这套对我来说受益良多。
山德森把剧情安排分成三大重点:
1.Promise,承诺。
这是故事一开头给读者的基调是什么?你承诺读者要演什么故事?
2.Progress,发展。
故事的发展。
3.Payoff,报酬。
故事的结局。读者读完这个故事情感上的报酬。
像是魔戒终于被扔到火山里,松了一口气。反抗军打爆银河帝国恢复民主联邦,
银河恢复和平真让人开心。某某角色终于跟另外一个角色在一起了,洒花。
用一个反面例子来说明这三个元素。
最后生还者二用艾莉和乔尔打广告,承诺观众这会是艾莉和乔尔的故事。
剧情的发展呢?剧情都在演艾比。
情感报酬呢?乔尔变成乔尔夫球。
观众的反应呢?干,骗我!你他妈的开什么玩笑?这跟我被承诺的故事完全不一
样!
这就是一个故事失败的反面例子。
于是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我的感觉是仙侠和武侠一开始的承诺就没做好,或
者做了承诺之后发展和报酬跟承诺完全没关系。
可是为什么很多武侠和仙侠的故事当长这样?洋人就特别厉害能讲出完整的故事
吗?我认为是跟出版的形式和环境有关。
金庸当年是在报纸上连载,现在大多数的仙侠武侠也都是以网络连载的方式呈现
,作者每天被逼着鬼扯剧情好喂饱读者,这种情况下中短篇故事的剧情还能掌握
,故事一拉长剧情就准备爆炸。
而就算准备了大纲,也常常计画赶不上变化,因为作家笔下的角色是很任性的,
从角色的视角出发,如果有一个做法就他受限的观点来看比大纲上的发展更合理
,那他就会去做那跟大纲不同的事情。如果角色硬是依照大纲行动,那读者就会
马上察觉到这角色做了不符合他个性会做的事。
更别提如果目标一开始就是单行本,很多神伏笔的真相其实是作者剧情陷入死局
,只能无厘头超展开,但还好因为所有档案都还在自己的硬盘上,最多最多也只
有试阅读者看过,所以回到前面章节把伏笔加进去神不知鬼不决。
啊,对了,试阅读者。我不是出版的作家,所以对于业内运作不熟。
山德森提到,他的小说从初稿到出版至少有五个版本。第一版草稿拿给专业编辑
和同行看,收集回馈后修改剧情。第二版稍微放大范围,拿给精选的读者看。这
样一路修修改改,从初版草稿到最终版可能会修个一年以上。其中他捉刀完成的
时光之轮最后一本甚至修改了十四个版本。
而回馈意见不是剧情该怎么发展,而是提出类似“我觉得这里的节奏太慢。”“
这个魔法系统我看得不是很懂。”“这里的转折太过突然。”这样的读者回应好
让作者能修正到想要的故事目的。
我不知道华语圈是不是有类似的流程,但可想而知这样的修改过程对剧情的完善
度能有很大的提升。
题外话,我认为鬼灭之刃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收在高点,收掉无惨之后就完结
而没有继续硬撑下去。很多作品一开始的评价不错,但后面评价越来越差,都是
剧情拖长之后没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