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mqaz12wsx4533m: 当然是想辨法来台湾申请台湾籍,然后保留台湾日本双 m10/15 17:53 31m
→ mqaz12wsx4533m: 重国籍(日本不承认台湾 所以可以有双重)然后再用台 m 10/15 17:53 31m
→ mqaz12wsx4533m: 湾人的身分回中国 m10/15 17:53
就决定这样了,可可住上海,看Live去日本,看医生来台湾。
好奇的朋友可以搜寻一下 北上广 户口 价值
就知道其实上海人如果放弃国籍的话在金钱上会是一笔损失
不过说到上海人
我来分享一下余秋雨对上海人的看法
_______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的古蹟没有多少好看的,到上海
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
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一个外地人到上
海,不管在公共汽车上,在商店里,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由于
外貌和语言,而是这种上海文明。
同样,几个上海人到外地去,往往也显得十分触目,即使他们并不一定讲上海话。
一来二去,外地人恼怒了。几乎全国各地,对上海人都没有太好的评价。
精明、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大起领导、缺少政治热
情、没有集体观念、对人冷淡、吝啬、自私、赶时髦、浮滑、好标新立异、琐碎,世俗气
……如此等等,加在一起,就是外地人心目中的上海人。
_____
但是,在这座城市,你也可以处处发现聪明过度的浪费现象。不少人若要到市内一个较远
的地方去,会花费不少时间思考和打听哪一条线路、几次换车的车票最为省俭,哪怕差三
五分钱也要认真对待。这种事有时发生在公共汽车上,车上的旁人会脱口而出提供一条更
省俭的路线,取道之精,恰似一位军事学家在选择袭击险径。车上的这种讨论,常常变成
一种群体性的投入,让人更觉悲哀。公共宿舍里水电、煤气费的分摊纠纷,发生之频繁,
上海很可能是全国之最。
可以把这一切都归因于贫困。但是,他们在争执时嘴上叼著的一支外国香菸,已足可把争
执的费用双倍抵回。
我发现,上海人的这种计较,一大半出自对自身精明的卫护和表现。智慧会构成一种生命
力,时时要求发泄,即便对象物是如此琐屑,一发泄才会感到自身的强健。这些可怜的上
海人,高智商成了他们沉重的累赘。没有让他们去钻研微积分,没有让他们去画设计图,
没有让他们去操纵流水线,没有让他们置身商业竟争的第一线,他们怎么办呢?去参加智
力竞赛,年纪已经太大;去参加赌博,声名经济皆受累。他们只能耗费在这些芝麻绿豆小
事上,虽然认真而气愤,也算一种消遣。
本来,这样的头脑,这一份口才,应出现在与外商谈判的唇枪舌剑之间。
上海人的精明和智慧,构成了一种群体性的逻辑曲线,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处处晃动
、闪烁。快速的领悟力,迅捷的推断,彼此都心有灵犀一点通。电车里买票,乘客递上一
角五分,只说“两张”,售票员立即撕下两张七分票,像是比赛著敏捷和简洁。一切不能
很快跟上这条逻辑曲线的人,上海人总以为是外地人或乡下人,他们可厌的自负便由此而
生。上海的售票员、营业员,服务态度在全国不算下等,他们让外地人受不了的地方,就
在于他们常常要求所有的顾客都有一样的领悟力和推断力。凡是没有的,他们一概称之为
“拎勿清”,对之爱理不理。
______
不是我在黑上海人,中国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这样评论上海人的
不过唐可可这角色应该没有让中国人看了动画后会说“对对对 这就是上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