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个大学时的小小社会观察
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会打电动?
答案是台北人,而且是没那么有钱的台北人
可能家里是公教、一般公司小职员这种
家里没什么钱可以去培养其他兴趣、学才艺、旅游....
家长也没什么能力去协助小孩发展各种能力兴趣
(甚至家长自己平常的休闲就是一直看电视,然后小孩打电动就会被骂这种)
不一定完全精准,但命中率真的很高
往上层一点(包括智识上和经济上两种)的阶级
才渐渐会有自己的一套养小孩方法
可能花钱带小孩到处逛、参加活动
没钱有智识的可能带着小孩一起阅读、写小说、培养各种能力
那如果往下层
通常这种阶级亲朋好友间的连带关系会比较强烈 有事没事会一起出去晃出去玩
等年纪到了就打工、出社会、成家立业
所以会打电动的通常就是公教这种不上不下的阶级
这种人父母常常是中南部成绩比较好 然后考上好学校 到北部工作发展
在北部工作后 整个原生家庭的连带关系慢慢都断掉
偏偏父母自己要适应北部的生活方式就很辛苦了 根本没有心力去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
生出来的第二代 没有亲友可以找 没有人可以引导著进行学习活动
也没有钱可以学乐器旅游 就只能打电动...
以我自己台北人为例 小时候虽说没什么门禁 但也没有什么零用钱
没有钱不是指没钱出去住饭店那种喔 是指连搭公共汽车都要朋友资助
更何况 台北除了各种爬山之外 所有的活动都是要花钱的
在家里很无聊 问妈妈可以做什么
回答都是“你看我忙成这样”(各种作家事)“你来帮我做家事,不然自己找事做”
所以到最后只好在家里打电动、看书
当然我打这篇不是要埋怨什么 我了解大部分父母的付出都很伟大
我只是想指出当小孩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 电玩的吸引力其实没那么强
但是当你没留什么选择给孩子的时候
打电动是个可以低成本与其他人互动、做选择、做决策、做策略思考的地方
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学习场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