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这样啦
一款游戏如果出了后,玩家看别人玩,自己却不会想要玩
那就是那款游戏的问题,而不是实况主的问题
从小时候我们就经历“看邻居哥哥打游戏”的时代
每款游戏看上去都好好玩、好想自己玩玩看
在街机游戏厅也是,看kof机台、赛车机台排那么多人 都会自己想要打打看
好像是宫本茂还是任天堂的谁说过:“一款好的游戏,是看了会想要加入的游戏”
看玛利欧有人跳不过去死掉,会想说“干我来一定可以”
看英雄联盟会觉得,“我对线应该可以反杀”
即使是看剧情类游戏,大家也会觉得“是我的话不会这样选”
这些游戏就是能够做到把“观众”变成“客人”才能够如此成功
因为所有的客人一开始都只是观众而已
只要能够转换10%的“观众”成为“客人”,那游戏厂商就可以得到大笔利润
可是到了现在游戏厂商居然开始靠杯说,
“都是因为你们实况我的游戏,让我们赚不到钱”
“因为这是剧情向游戏,所以怎样怎样巴拉巴拉”
我心里就不禁纳闷,游戏这种东西讲求的就是“互动”、“参与感”、“游戏性”
再怎么样,看别人玩游戏和自己下去玩游戏,还是差很多的
即使是再怎么样的剧情向游戏,比如TLOU、底特律,
自己玩和看人玩的体验都差了好几倍
就是这样大家才会想要玩游戏,不然我去看电影就好了啊干
啊照这逻辑,消费者是为了看剧情才来你这边的话,那就不会有电影公司饿死了不是吗?
反正消费者很爱看剧情、爱到会把所有时间拿去看,怎么可能纯粹剧情的电影会卖不出去
既然选择了游戏这个载体,就应该更加倍发挥游戏和其他载体不同的特色,
而不是被框架框住,然后钻牛角尖怪东怪西
一款游戏因为消费者看过,就不想去玩,一定是有其他游戏性以外的缺失
这时候厂商居然是怪消费者,而不是检讨自家产品??
我只能说,可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