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玩的可不是抽鬼牌,而是抽乌龟。抽鬼牌里有和谐的52张扑克牌,加入不和谐的一
张鬼牌,接着将这张鬼牌推给彼此。抽乌龟虽然规则很像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游戏,虽然
同样是把一张牌推给彼此的游戏,但推给彼此的意义也不一样,抽乌龟只需要补上一张缺
少的牌,就会变成没有输家的游戏。…这个世界并不需要输家,…而这正是古手梨花在追
求奇蹟的千年之旅中得到的答案。”──〈祭囃篇〉,古手梨花
终于来到《暮蝉》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在《暮蝉 卒》开播之前,《暮蝉》系列文暂
时将告一段落。
重新看完旧作之后,我哭了好几次。这一回,我看的是漫画版,漫画版远比动画版来得更
为寓意深远,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
上面那一段话,正是整部旧作的主旨,也是龙7想表达的核心概念。或许过于前卫,会让
我的文章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不一定。毕竟“把杀人犯送进教育机构或精神疾病治疗所”这
样的想法,肯定会让很多人暴走的吧。
话说回来,在这篇文章中,读者们会读到的重点大概有下列几个:
●科学的意义,远比我们想像的还复杂
●对立之外,有没有彼此理解的可能?
●精神疾病与“罪”
●关于犯人,我们是否能有另一种思考方式?
●古手梨花的轮回,象征著惨剧被改变的可能
由于每一个议题,我都花了极大的篇幅在做探讨,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让我们开始吧!
【动画】《暮蝉悲鸣时》:关于犯人,我们是否能有另一种思考方式?
日本有一个知名的旅游圣地,叫做“合掌村”,是一个许多人都向往前往旅游的地方。而
动画《暮蝉悲鸣时》正是以合掌村作为故事舞台,所编织出来的一个虚拟故事:里面主角
的家、雏见泽“古手神社”,都是实际上存在的建筑物与庙宇。即便《暮蝉悲鸣时》旧作
已经在10多年前完结了,但是在当地的八幡神社,还是能看见许多画著《暮蝉》主角们的
绘马。
在新作《暮蝉鸣泣时 业》完结、等待七月“解答篇《暮蝉鸣泣时 卒》”上映的空档,我
把旧作《暮蝉鸣泣时》、《暮蝉鸣泣时 解》的主线漫画,全部重新看了一次。
高中时期热爱推理小说的我,曾看过这部作品的动画版,但没有接触过动画完结后才陆续
出版的漫画。读完漫画之后,才发现漫画版以及整部作品背后的寓意,远远比动画来得更
为深远。
和2020年红极一时的《谁是被害者》相同,《暮蝉》也是一部悬疑、血腥、恐怖的推理作
品,但扣掉推理与恐惧的元素,这部作品要传达的意义其实非常广。冀望以下内容能让有
兴趣的读者去搜寻、了解更多的观点,看见过去不曾有过的世界观。
◎科学的意义,远比我们想像的还复杂
生在一个科学至上的年代,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以科学的方法去思考与找出真相。然而,
我们可曾知道,科学本身其实即是政治?
在《暮蝉》〈祭囃篇〉中,作者完整地公布了整个“雏见泽大灾难”(此作品里的事件)
背后的真相:收养鹰野三四的研究者高野一二三,在研究“雏见泽症候群”的过程中,被
学界以鄙视眼光对待,甚至直接践踏他辛苦写出来的论文。
为什么会如此?其原因在于“卢沟桥事变”乃是日方宣称中国国民党军方先开枪,导致日
方有一名士兵失踪,进而要求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而开启的事件。
然而作者提到,当时日方有一名士兵的家乡乃是雏见泽,若是雏见泽症候群被科学研究证
实,可能遭致国际质疑是那名士兵发病而先开枪的,那么日方将失去历史上侵略中国的正
当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确保日方的说法为国际所接受,学界才对高野的研究嗤之
以鼻。
而在高野一二三身故之后,鹰野三四为了感念高野将他从虐童的孤儿院救出,决定替爷爷
洗刷学界上的耻辱,要让他的论文被全日本看见,在爷爷生前好友小泉先生运用其政治影
响力的压迫之下,鹰野三四得以在雏见泽获得秘密研究雏见泽症候群的机构“入江诊所”
,并得到大笔资金支持。
事实上,直至今日,所谓的科学,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政治权利的影响:小至义务教育的课
本内容,大至科技部计画、中研院研究计画的资金要投注在哪一项研究上面,都有政治力
量在背后影响着。国际局势也是科学研究是否被重视的关键,以心理学为例,最早的心理
学研究乃是由欧陆开始的,为何今日我国较为重视美国的心理学呢?一方面是二战时期,
欧洲的衰败以及美国在国际上的崛起,使得他们的心理学研究也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另
一方面,我国战后和美国有深刻的渊源,使得我国的心理学教授大多是留美回来的。
然而,这样的心理学真的可以代表世界的全貌吗?美国心理学的研究早已深受批评,被视
为是“奇怪的(WEIRD)心理学”:多数样本来自西方地区、受过良好教育、工业化的、
富有、民主的受试者("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zed, "R"ich and
"D"emocratic),是否可以代表世界的全貌?这是值得思考与改变的一件事情。
而当鹰野三四为了让爷爷的宿愿能够达成,她甚至逼迫其协同研究者入江京介进行了“活
体大脑解剖”的研究,一直到故事的尾声,为了让她的“女王感染者”假说得以被学界看
到,她不惜动用武力将女主角古手梨花杀害、对雏见泽进行灭村行动,好让她的论文能够
获得证实。
这也让我想到某些科学的可怕之处:一生以研究“爱”为何物的哈利・哈洛(Harry
Harlow),虽然对依附理论有着极大的贡献,但他却透过极为残忍的手段,以实验之名虐
待无数的恒河猴;而当美国侵略伊拉克、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待战俘时,想出“将男性俘
虏两两一组捆绑在一起,把彼此的阴茎塞进另一方的嘴里,强迫他们互相口交”这种虐囚
手法的,便是心理学家。
《暮蝉》的故事一路延展下来,剧中的警察大石藏人,以及阅读故事的读者,一直以为每
年的“御社神作祟”乃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园崎家”的阴谋时,却在最后才得知是科学
研究者制造出来的假象。这提醒读者,当我们活在一个以科学为主导的时代,更应该反思
科学本身亦有其政治意义,以及科学亦能作为某种“排除异己”手段的可能性。
◎对立之外,有没有彼此理解的可能?
在《暮蝉》的故事里,水坝兴建案这个背景是很重要的元素:北条一家在水坝兴建案时,
因为支持政府的决定,因而遭到全村的漠视,这样的情形一直到大坝战争结束之后,村中
长者一直对北条一家人敬而远之,即便沙都子的父母已死,沙都子与悟史在遭受叔叔、婶
婶霸凌时,依旧没有人站出来拯救他们,使得在许多的篇章里,都带来了不好的结局。
这就是立场不同的少数,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悲剧一直发生的原因。
回顾台湾的社会运动,不也是如此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当权者,若是像〈祟杀篇〉中的
园崎家一样,对冷霸凌置之不理,那么悲剧就会一再地发生,就如同当年的玫瑰少年叶永
鋕,即便校方、老师没有直接嘲笑他的性别认同,却对同学的行径视而不见,才导致最后
的悲剧。
又或是如同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对战败的德国实施重大制裁,得到的不是世界和平
,反而是纳粹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但是在〈皆杀篇〉里面,作者却让我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前原圭一不畏园崎家的施
压,带领着伙伴们直接和雏见泽村最有影响力的鬼婆对话,请求她下令协助拯救沙都子,
即便过程遭遇了那么多的艰辛,最后终于将沙都子从家暴中营救出来。
叶永鋕事件到同婚立法,经历了约20年的光阴,即便性别平等运动的进展很慢,但是正因
为有一群人一直不断地努力着,才让现况有被改变的可能。
而心理学上的罗伯斯山洞实验(Robbers Cave experiment)正告诉我们,即便是对立的
一群人,在适当的外在环境下,也能让增进彼此的理解,甚至获得和解;拼图式学习(
Jigsaw Learning)的实验则让我们了解到,即便是不同种族的人,只要透过适当的教学
方式,依然能够成为彼此合作的伙伴。
◎精神疾病与“罪”
在《暮蝉》的设定里面,每个角色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沙都子因为发病而将继父与母
亲退下悬崖;礼奈因为发病而用球棒打破全校的玻璃,以及打伤三名男同学;圭一因为压
力过大,而以玩具枪攻击无辜的小女孩发泄等等。
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的世界,我在先前的文章里已细谈过,不过我在这里想补充一点:并不是
患有精神疾病,就会导致杀人、犯罪的结局。就像是〈鬼隐篇〉的圭一,因为环境压力的
累积,使得他的精神疾病愈发严重,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然而若是像〈赎罪篇〉的
圭一一样,一直不放弃礼奈,终究还是有可能使患者减轻症状、避免惨剧的发生。
事实上,身为忧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的我,便深刻地能够感受到,即便我的疾病就如同雏见
泽症候群一般,有可能终身不会痊愈,但是周遭的友善或压力的来袭,就会让我的病情好
转或是恶化。
而好转与恶化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患者本身求助的意愿,另一个则是环境如何对待与回
应患者。试想,若铁路刺警案的郑再由在求助时,有人愿意倾听他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把
他当作疯子赶走,他对于“自己将被迫害”的信念是否就会减低许多?如此一来,铁路杀
警案是否就不会发生了?
思觉失调症的患者,占所有人口的1%,也就是在台湾,有大约23万人有思觉失调症。难道
,我们要监控这么多人的行动,以确保他们不会杀人吗?又或是当我们面对这些人的求救
讯号时,能够给予更多帮助?即使自己不是专家,但是静下来听他们的恐惧,进而找寻专
业人士来协助他们,正是避免惨剧发生的方式之一。
而除了精神疾病本身带来的犯罪之外,关于“罪”的讨论,我觉得是这部作品中最核心的
价值所在,毕竟像是圭一在攻击小女孩时,并不是源自于精神疾病,而鹰野三四之所以会
走向灭村的行动,也不是她一开始研究时的本意:鹰野三四悲惨的过去,使得她对于完成
爷爷的研究有极为强大的执念。
◎关于犯人,我们是否能有另一种思考方式?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做错事=被处罚”的道理,但是只有惩罚就可以避免再犯了吗?
在《暮蝉》当中,作者刻意地刻画了每个人的过去,就是为了在结尾时,透过古手梨花的
口中,说出这部作品的核心价值:“人只要活着,罪行便如污垢,无可避免。重要的不是
不让罪孽发生,而是宽恕罪孽,接纳人所犯之罪,然后共同宽恕吧。”
这不是说,犯错的人不必付出代价,但是我们同时也要了解到:“是什么让他们犯了罪?
”
《暮蝉》作者龙骑士07曾在〈皆杀篇〉的漫画中提到,他创造的“雏见泽症候群”这个词
,其实是强迫犯人引发惨剧的“出身和环境”的代名词,藉著理解这个病名,我们能够从
单单责难犯人本人,转而把目光投向制造出犯人的环境。
有没有一种可能,犯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被惩罚,而更需要学习如何回归社会?有没有一种
可能,发病犯错者需要的不是被关入监狱,而是有积极治疗与安全收容的医院?有没有一
种可能,受害者本人或家属的伤痕,可以透过社会大众与政府的关怀,取代惩罚、杀死犯
人来弥补?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北欧监狱模式”确实有办法矫正犯人,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那么有没有可能,台湾也能因地制宜地将北欧监狱模式移植过来,用新的思考方式来对待
犯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被害者及其家属补偿呢?
◎古手梨花的轮回,象征著惨剧被改变的可能
历史总在轮回/哪里没纪念碑/哪种悲情更悲?
──灭火器乐团,〈City of Sadness〉
《暮蝉》的主角古手梨花,是一个悲剧性的女主角,她不断不断地在昭和58年6月被杀死
,然后透过御社神羽入的力量,轮回到下一个平行世界。
她曾努力想要改变命运,但却发现无论她怎么做都难逃惨剧,于是渐渐地放弃了。
然而,就在她绝望之时,她开始发现她身旁的伙伴们,竟然能回想起在别的世界里所犯下
的错误,进而试图阻止自己或他人再犯错,并拉着她团结起来,尝试阻止惨剧的发生。
确实,历史就如同梨花的命运一样,一直在悲剧中轮回,而我们都有丧失信心的时候。但
同样的,在某些人丧失信心的时候,总有其他人会站出来,尝试改写历史的悲剧。
而改变悲剧的关键,就在于觉察与改变:剧中的角色们,因为觉察到了在其他平行世界里
面做的某些事情,可能会带来惨剧的发生,所以他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写未来
的发展。现实社会不也是如此吗?因为有了白色恐怖的惨剧,所以我们才开始重视人权的
议题;因为有了欺压原住民的历史,所以我们才开始重视原住民恢复姓名、恢复打猎权等
议题;因为有了过劳死的议题,所以劳工权利才逐渐获得重视。
或许,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会觉得自身的力量很渺小,但我觉得我们能够做的,而且
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便是:减少在网络的各个页面,留下情绪性、谩骂性的字眼。
若有余力,进一步去搜寻与思考这些事件、议题的背后,更多更广的可能性。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每个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所累积起来的影响力,其实非常大。
原文刊载于关键评论网: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0616
若有兴趣阅读我的更多文章,也欢迎来我的网页: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