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公众”的困局── 谈CCC创作集的问题与可能的未来
罗禾淋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39111.html
CCC创作集全名为“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创作集”(简称CCC),为中央研究院执
行科技部(当时国科会)“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画”之推广项目之一,此为
4年期的计画,从2008年到2012年为止,其企画目的是透过漫画的方式活化数位典藏资料
,以达到计画“应用”之可能。4年期计画结束之后,中研院继续执行3年的“台湾数位成
果永续维运计画”,并且与盖亚文化出版社合作,尝试“商转”给民间出版执行,盖亚也
申请文化部2013与2014年的“定期漫画刊物”补助,出版发行到2015年为止,因为漫画业
界对于其出版之内容评价甚高,2017年文化部在丁晓菁担任政务次长时,专案补助中研院
,使CCC创作集“重生”,又在2019年把CCC创作集业务移交给文策院经营,文策院也聘任
CCC创作集的原班底于文策院任职,以利CCC创作集的持续。
但在2021年3月10日,两位立委王婉谕、赖品妤在文化部业务报告质询,使CCC创作集停办
或转型的议题浮上台面,从社群平台的讨论扩散到台湾漫画圈,在立委质询后,文策院以
“转型”来定调回应媒体说明的方针,召开多次讨论会以平息众怒。虽然文策院积极的邀
集产学领域的人士进行讨论,但是4月29日,CCC创作集编辑部发出解散声明(简称原编辑
部),又再次引爆CCC是否废止的问题。此文以数位典藏的初始目标谈起,再从“谁能代
表CCC”进行思考,并且用“这不是一本漫画”的角度来诠释CCC,以此最后试图找出CCC
专业化与公众化可能解决的方式。本文以文策院的新闻稿,本人出席4月19日文策院“台
湾漫画内容开发策进机制咨询会”,本人电访CCC创作集主持人黄冠华等资料,进行文章
的撰写。
CCC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目前文策院所刊登的新闻稿,与参考台北市动漫企划人员职业工会于3月13日举办“
第三次台漫冲击”的线上论坛摘要稿,可以把CCC事情的讨论,概要的分成四大部份,分
别是“品牌的归属”、“编辑的工作权”、“已洽谈漫画家的权益”、“读者怎么扩充”
。这个部份刚好与漫画制作的流程一致,也就是品牌、编辑、漫画家、读者。
“品牌的归属”的探讨包含“CCC与原编辑部划上等号”、“与民争利”等议题,不过既
然CCC一直都是使用公家资源来运作,因此在归属上已经是“公共财”,不可能商转给现
有出版社,也不存在这个品牌是编辑部所创造。而与民争利的部份,大致是以过去CCC连
载自制内容授权盖亚出版为议论的源头,但是出版又有客群与行销策略的考量,选择与那
家出版社合作应该要尊重原编辑部专业的判断。另外本人在执行漫画李梅树计画时,出版
社是远足,CCC一样也有洽谈合作,虽然最后因为远足自有考量而没有合作,但此事也能
看出CCC原编辑部的开放性。因此与其他三个问题相比,这个问题根本不算问题。
“编辑的工作权”是以计画到期后,要用外包、编制内、编制外、编制长度等来进行讨论
,这部份也是原编辑部与文策院条件谈判破裂的地方。部份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用外包或
编制外,在薪资条件不充足的条件下,编辑只能接一堆案子过活,无法再用制作CCC研究
型漫画编辑工作的时间满足CCC出版品的细节。而且聘任期短,工作保障上条件较差,对
于CCC未来规画的落差,原编辑部自然不会愿意与文策院续约。
“已洽谈漫画家的权益”是多数漫画家关心此事件的主因。依据“第三次台漫冲击摘要”
可以得知,很多漫画家甚至尚未签约,只是口头讨论阶段就已经投入大量的心力在CCC的
计画上。
最后“读者怎么扩充”也是外界一致认为原编辑部与文策院事件的导火线,包含CCC平台
如何扩大,如何有更开放的公共性,让其他商业出版社参与。很可惜的是,这个应该是最
需要讨论的议题,但都被前三个议题带走注意力,没有任何的讨论是针对CCC平台如何更
公众化而进行。甚至有部份的讨论还认为CCC不该公众化,文策院如果要公众平台,应该
要创作其他品牌等。上面提及的四个问题,刚好都点出CCC创作集本质上不是漫画,因此
先假设CCC不是漫画,才能在这次的事件找到解答。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付予的任务
在谈论为何CCC不是漫画之前,要先溯源找到CCC执行的目的,就要了解国家在推动数位典
藏背后的用意。根据“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画网站”的公告内容,可以了解
台湾最早的数位典藏计画,是1998年到2002年的“数位博物馆专案计画”,之后长达14年
的数位典藏之推动。然而最后一期除了“数位典藏”以外,更加入“数位学习”,试图用
“数位典藏支援数位学习”,呼应数位典藏文化资源的保存、利用、教育、研究、加值创
新等目标。张嘉彬在其研究《数位典藏支援数位学习之探讨》,提及数位典藏运用在数位
学习不同的系统,其中“加值创新”是要把数位典藏的成果进行商业上面的应用,包含动
漫化、游戏等等,也有提及数位典藏要跨领域导入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因此说明为何CCC
只能由国家预算执行。
另外在吴萱的研究《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画学术研究成果与跨领域合作探讨
》,则是表列了计画最后实际达到的成果,其中从2002年到2010年第三季的相关成果,都
是以“学术研究”发表为主,8年共3813篇研究。两篇论文都点出一个问题:数位典藏尚
未有商业产值,导入到不同内容产业需要大量的成本,一般业者愿意不大,在这种情况下
,由数位典藏所衍生的CCC创作集,必然与产值或市场沾不上边。
除了CCC本身体质与产值较难产生关联外,就算是商业出版社,也很难比照CCC的方式运作
,因为任何文献与数位典藏的内容都有著作财产权的问题。如谢铭洋与周国敬的研究提及
,数位典藏在执行时就引用《文化资产保存法》第69 条之规定:“公立古物保管机关(
构)为研究、宣扬之需要,得就保管之公有古物,具名复制或监制。他人非经原保管机关
(构)准许及监制,不得再复制(第一项)。”与《政府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
用办法》第3 条之规定“数位化成果系归属各典藏单位(执行研究发展之单位)所有。”
也因此,数位典藏的成果现阶段是由中研院与其合作单位所拥有,一般的商业出版社是无
法自由运用其数位典藏的内容,除非取得资料要进行大量的转化,这其实也强调了CCC运
作本身需要在“国家单位”的重要性。
不是漫画编辑的漫画编辑
CCC是数位典藏下的产物,也因此有着数位典藏计画拥有的特质,如果要讲述CCC与漫画最
大的差异,就是“研究为主漫画为辅”,谈论CCC事件,太容易误用“漫画编辑”四个字
去定义原编辑部在CCC上进行的工作,也使得讨论的议题太狭窄了一点。 研究的产生会有
资料采集、文史研究法、地方学等等的专业知识,所以原编辑部的成员都是研究助理背景
,熟悉一定的研究方法,受过完整的训练,如果用研究报告的角度看CCC,这群原编辑可
以算是研究成果的共同作者。但因为这个报告是漫画的形式,所以套上了漫画分工的架构
,自然的变成了“漫画编辑”的身份。这群漫画编辑其实重要的能力不是漫画编辑,应该
是“研究员+漫画编辑”。也因为这个身份名词的误用,让这件事情变成鸡同鸭讲。
但是虽然用共同作者来定义原编辑部,仍不能把原编辑部与CCC创作集画上等号。因为这
些编辑在执行CCC专案时,与中研究有雇用关系。以《中央研究院著作权处理要点》第2条
的规定“本院专任人员于职务上完成之著作,以该人员为著作人,该著作之著作财产权归
本院所有。”也就是原编辑部可以与参与CCC创作集的漫画家一样拥有著作人格权,但是
财产权是中研院所有,移交给文策院也变成文策院所有,原编辑部是CCC的创始者,但不
能成为CCC的代名词。
语言不同的原编辑部与文策院
既然知道原编辑部的角色不是只有漫画编辑,就可以知道不能只用“漫画”来看待“CCC
”。但是以本人在4月19日文策院“台湾漫画内容开发策进机制咨询会”与会的结果,文
策院在讨论事情的角度,是以CCC是漫画为前提,因此讨论一直在“漫画编辑”四个字打
转,也才会形成沟通上面的误解。在事件爆发之后,文策院与原编辑部如同没有内部沟通
的桥梁,除了一开始就请出立委传话以外,大多的讯息都是台湾漫迷最常用的社群网站“
噗浪(Plurk)”所流出,形成了一种集体的焦虑。也因为漫迷自带“非我族类”的传感
器,文策院被贴上“动漫外行人”的标签,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进行沟通已经非容易的事
,两者讲著不同的语言。
但是文策院真的不重视台漫吗?不重视CCC吗?当然非常重视,甚至现在文策院的董事长
丁晓菁,就是2017年让CCC复活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丁晓菁,CCC早就在2015年结束停刊
,因此文策院对于CCC的关注与重视毋庸置疑。但是为何会演变成现在这样,最简要的说
,就是机构转换“水土不服”,加上行政体系的差异,对与漫画产业理解的差异等。另外
原编辑部强调文化内容的生产,与文策院在新闻稿表示其角色不该产制内容,双方想法逻
辑天差地远,是双方产生裂痕的主因。虽然文策院不产制内容很合理,但是身为行政法人
,有一定的公家角色,应该要成为官方机构与民间产业的桥梁,找出一个不产制内容还是
可能保存CCC精神的方式。不过既然原编辑部已经在4月29日请辞,初步的磨合算是失败了
。
CCC的未来需要一个文化内容研究处
虽然这次事件是以磨合失败收场,但也刚好可以考验文策院对于台漫重视的决心。多数漫
画家、宅圈同好所担心的事情,是原编辑部解散让CCC变成空壳。为何原编辑部这么重要
,重要到好像没有原编辑部CCC就死了?在这些情绪化的词汇之余,不论如何重要,也不
能打破CCC公众性的使命。也因此,文策院现在需要在原编辑部解散的情况下,说服一般
大众“新编辑部”一样有原编辑部的水准,品质不会改变。
由于我把原编辑部的工作角色分成“研究员+漫画编辑”,文策院要设法满足“研究员+漫
画编辑”的专业。如果又要扩充到大平台或公众化的概念,一般商业出版社不可能聘请一
位漫画编辑,还要出钱养一位了解研究方法的硕士。如果让漫画编辑回归各家漫画出版社
,文策院统筹一个“文化内容研究处”,就有可能解决CCC在研究内容上的必要,而文策
院有方向的公开征求研究主题,在各大专院校征求研究材料,甚至主动的参与研究与主题
的设立,其执行的结构类似中研院时期原编辑部在2012年至2015年间与盖亚文化合作的模
式。各家漫画出版社就有可能透过“文化内容研究处”的成果,来提升自己原创作品的厚
度。
此外“文化内容研究处”也不是只有漫画产业需要,影视音产业,都可以用其研究成果来
进行数位内容的开发,对文策院是非常有必要之存在,甚至“文化内容研究处”的研究员
也可以撰写发表论文等等,让文化内容的研究在文策院形成一种常态,有了丰富的研究,
要开发深厚的文化内容,就会有稳固的地基。有了稳定优良的作品产生,自然就会达到商
转的可能,可以追求商业价值。
CCC事件成为一个历史教训
CCC事件无法用一篇文章就简单交代,因为沟通真出了问题,加上如何“扩充读者”已经
是巨大且宏观化。现阶段文策院纵使有心的想要发展台漫,但若没有聘任了解动漫语言的
主管,光是新闻稿的内容,是无法让漫迷能接受。但若漫迷一直用非我族类的态度去看待
文策院的善意,只会破坏了台漫得来不易的环境。此时此刻,双方应该要花更多时间,讨
论CCC平台或CCC精神要如何更有效的扩充读者,前提是要收起对于文策院的成见。
台湾需要一个国家级的漫画平台,让台漫市场可以透过国家的力量被打开。这一点,相信
不论是站在那一方立场的人都能点头认可的。所以“大厨走了希望餐厅快点倒闭”的想法
没有必要,CCC研究不能停下,才能成为推动文化策进的关键。原编辑部对于CCC甚至台漫
的发展功不可没,高手不论走到那里依然是高手,就算原编辑部解散,CCC的精神也会透
过原编辑部的转移遍地开花。这次CCC的事件,是文策院的危机,但也是台漫成长最大的
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