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年人都要管? 2021年中国对游戏沈迷的管制将越严厉
https://game.udn.com/game/story/10453/5311372
2021 年 3 月 5 日,十三届中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中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下简称“
两会”)在北京召开。与往年一样,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递交了许多与行业发
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议案,其中不乏关注电子游戏领域的内容。
去年“两会”期间,触乐也整理过与游戏行业相关的提案。今年代表们关注的内容和去年
一脉相承:必须有效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遏制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如果说,去年
的提案大多在于提出“防沉迷”的必要性,在经过一年的实践之后,今年的提案更多地集
中在如何有效地将这套系统落到实处──他们要求厂商采取更多措施,同时也要求宏观上
搭建统一的监管系统。
多管齐下全面监督,一个孩子也跑不了
中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去年提出,应该从网络游戏类别、认
证、时长、储值等方面建立分级制度,由文化和新闻部门审核;并建议成立第三方网络游
戏分级监督及评价机构,试行行业自主监管,制定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
今年,朱永新更进一步,认为应当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统一的国家标准,并由国家推动
强制执行。他告诉《中国青年报》,在这次的提案中,他认为家校企(家庭、学校、企业
)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做到“前置防护”、“事中保护”、“事后服务”。
在“前置防护”阶段,朱永新认为,应通过将家长等监护人与未成年用户游戏帐号绑定,
实现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操作记录查询、游戏消费记录查询以及游戏操作提醒、游戏消
费提醒、游戏操作时段设置和游戏消费限制。
“事中保护”方面,朱永新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现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领导企
业实践经验,由政府带头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防沉迷平台,整体接入公安实名系统
验证,推动所有企业以统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实执行。
在“事后服务”阶段,所有企业应建立并公开涉及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投诉和举报管道
,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
实名制+人脸辨识,成年人也不能想花钱就花钱
各大游戏厂商近年来都致力于建立与完善各自的防沉迷系统,采取了帐号实名认证、设定
时间强制下线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然而,依然会有未成年人开多个小号超时游
玩、借用成年人帐号等违规行为发生。为此,包括腾讯在内的一些厂商,已经上线了人脸
辨识系统以区分未成年人用户。
一些代表觉得这么做依然不够,敦促厂商开发更为严苛的实名制系统。
在《现代快报》的采访中,中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
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鲁曼认为,未成年人在游戏中不仅储值要人脸辨识,还应每
玩 30 分钟刷脸一次:“玩家每次使用核对动态头像信息,对游戏厂商来说不是难题,但
关键是落实,不能让实名制流于形式。”
她建议,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证件、手机号注册的,必须登记注册证件者信息和实际使用
者身份信息,并经证件所有者和使用者头像确认。每次使用时,必须用实际使用者动态头
像认证。相应时长按使用者的身份讯息统计、监控。未成年人在玩游戏时,要进行实时认
证,储值时要进行人脸辨识,玩一定时间以后,15 分钟或半小时再进行一次人脸辨识。
中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对这一点进行了补充
:“游戏厂商必须开发更加苛刻的防沉迷系统,建立所有网络游戏玩家唯一的身份识别号
(面部扫描和身份证号码一并启用),当玩家进入线上游戏、购买装备时,即启动人脸辨
识功能。”在欠缺人脸辨识状态下,单纯的成年人帐号、信用卡一律不视为成年人储值。
“要通过更多的司法判决,逼游戏公司尽到监管责任,将实名认证、人脸辨识、每日限时
落到实处。”他建议。
不过,应用越加广泛的人脸辨识技术已经引起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据《三联生活周刊
》报导,中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建议,立即清理整顿非必要的
人脸辨识,明确规定人脸辨识使用范围。财经网消息称,中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等 6 位委员联合提案,建议加强人脸辨识监管。这些提案在社
群上获得了不少反响。
个别提案还将成年人也纳入了限制游戏的范畴。《广州日报》登载了中国人大代表、华南
师范大学教授林勇的提议,要针对网络游戏企业的运营进行专门立法,严格规定游戏企业
开放服务器的时间。工作日期间,晚上 11 点至隔天早上 8 点,游戏企业必须禁止未成
年人玩家登录游戏,停止对未成年人玩家提供服务;工作日期间,凌晨 2 点至早上 8 点
,游戏企业也必须关闭服务器,禁止对成年玩家提供相关服务。
看起来,区块链能解决一切问题
“区块链”是去年就在“两会”受到关注的技术。一些代表认为它难以篡改,特别适合记
录数据用于监管。
金羊网报导称,中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已经连续
3 年关注青少年沈迷线上游戏的问题。今年,她提交了《借助区块链加强网络游戏监管
,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的提案。在提案中,她认为,中宣部应会同网信(
*网络讯息)、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出台包括基于区块链管理网络游戏的具体政策和监管
内容,明确网络游戏需要提供的数据类型,制定将区块链用于监管的技术标准等。
与此同时,她认为还要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游戏监督管理平台,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
可溯源机制,对游戏软件未成年人实名登记落实情况、时间管理、虚拟货币消费等重点环
节进行监管。区块链还可以用来搭建游戏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对开发者在游戏发
布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程管理,全程监督游戏开发过程的合规性。
除此以外,她还提出用区块链构建青少年上网管理平台,实现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追踪预
警。当上网游戏累计时长或者频率超出设定值,平台可以将预警信息发给家长进行提醒和
监督,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整顿内容,规范教育,游戏也得有核心价值体系
在诸多与防沉迷有关的提议之外,也有人关注到游戏行业的其他方面,呼吁对游戏内容、
游戏广告进行审核,并对电竞教育进行规范化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中国人大代表李君建议,应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并控
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上展示广告和网络推送的总量。他关注到,不少网络游戏在宣传推
广中,为搏用户眼球,提高点击、试玩、下载率,往往高价聘请明星,用浮夸的风格代言
,再采用大数据推送,甚至推送含有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内容。建议讯息化部门联合工
商部门,健全推广审核机制,制订广告投放平台管理审核标准,加强对各类网站、App 的
广告巡查力度,对管理对象实行黑名单剔除制度,对事实投诉成立的,还要计入企业的信
用档案。
中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郝跃则在中国青年网
的采访中提出,在整治低俗营销之外,也要提升游戏本身的文化格调。他提议,“相关部
门进一步加强对游戏行业乱象开展整治行动,坚决杜绝网络游戏‘黄、赌、骗’,引导游
戏企业以推出高品质游戏产品为发展核心,深入挖掘游戏的正向价值,建立游戏核心价值
观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呼吁为网络游戏立法,这样做并不是
完全取缔,而是进行分级,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限制网络游戏的等级。他认为这个工
作不光要靠网络游戏公司,还要靠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实际上,据《南方都市报》报导
,去年 12 月 16 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就对外发布了《网络
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这个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了 3 个分类标识符号,分别
是绿色的 8+、蓝色的 12+ 和黄色的 16+,但没有涉及 18+ 这一类别。目前,这一团体
标准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此外,2017 年,中国各大高校开始开设电竞科系,被视为“电竞主流化”的一大迹象。
非官方开设的电竞教育机构也时而出现。今年,首批电竞科系学生即将毕业,网络上一度
盛传这批毕业生鲜少有人进入相关行业工作,后来很快被辟谣。面对这种情况,郝跃认为
,现阶段的电竞教育还存在问题,比如教师自身缺乏电竞的整体知识体系,教材内容质量
低,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学校教育存在对电竞教育的短视,缺乏完善的教学制度与规划,
缺乏优秀和知识全面的师资等。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对游戏电竞教育深入探究与整改
,引导电竞产业健康发展。
总结来说,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利用人脸辨识等生物技术确保网络游戏实名制的落实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当消费,不光是过去一年常被提及的话题,也是本届“两会
”对游戏行业最关注的主题。
虽然防沉迷的具体任务依然落在厂商身上,这类措施正在逐渐转为国家层面的统一管理。
去年 10 月,《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历了第三次修订,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
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讯息管理、个人网络讯息保护、网络沉
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等,都作出了全面规范。此外,国家层面的游
戏实名验证系统已经完成。在上个月召开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企业接入培训
会”上,相关部门已经发出通知,2021 年 5 月 31 日前,所有游戏企业需完成在运营游
戏的防沉迷系统的接入工作。6 月 1 日起,未接入防沉迷系统的游戏要停止运营。
可以预想,防沉迷依旧会是这几年游戏领域在政策方面的重点话题。不过,监管效果和数
据隐私如何平衡?成年人玩游戏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这些限制的影响?完善的分级制度到
底会不会建立?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应该在整个防沉迷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关于这些问题
,我们尚未知晓。
====
不亏是笼的传人,笼的技能越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