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其实我也研究过咖哩
不过没有很正统查过文献
只是爬文
我自己现在把咖哩分四类
一就是印度咖哩
二是印度传出去到欧洲的欧洲咖哩
三是日本咖哩
四是南洋咖哩
以香料多挂来说是1>4>2=3
台湾那种黄色咖哩水之外比较常见的咖哩大多是日式咖哩,可是又不是真正的日式咖哩
都说咖哩是很健康的食物,可是在台湾不适用
因为台湾的咖哩大多都是靠咖哩块硬调的
来看看市售咖哩块成分


看到那精美的成分表了吗?
很多人为了更有咖哩味就加入更多咖哩块,香料没加到多少,其他配料跟油脂倒是加了一堆
很多人说“啊我加咖哩粉就没味道啊”
这边我们就要说一下香料的成分,常见所谓的香味其实就是酯类跟、烯、醇、烃类等等
这些化学成份不是重点,而是他们通常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受热挥发
为什么炒菜蒜头爆香那么好闻呢,就是利用高温将蒜素转化成香气
香料也是一样道理,你的水温了不起一百度,要把蕴含在香料粉里面的气味逼出来时间跟压力远远不够,而且还要记得许多香料成分都不熔于水
这就是为什么一堆人香料为什么加了咖哩还是平淡无味的原因
真正要让香气出来就是用微火慢慢烤一下,在印度跟南洋他们甚至会把辣椒蒜头姜等等埋到余烬里过一会再取出剥掉外皮再捣成香料
一般家庭最好做法其实是炒奶糊,网络有很多做法,我的偷吃步是奶糊炒到6.7分,把咖哩粉加下去,混著奶糊,用奶糊的温度把香味逼出来后再加入事先炒好的蔬菜中开始炖煮
而且我之后不会马上洗锅,而是再加入少量的油然后炒一些绞肉末然后加入咖哩里面,不想用绞肉那就加一点水,然后加入咖哩块融掉块然后加进去
很多人说什么咖哩块不要太早加什么的,其实我是没差
不过炖煮好的咖哩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马上吃,至少要放两小时让他降温,然后再重新加热
至于咖哩怎样加热才不会糊锅底网络也一堆教学我就不多说了
然后很多人问说什么市售咖哩粉跟masala的差别,其实有差也可以说没差,因为其实看你喜欢的口味买就好,另外我建议家庭用不要想全部都用咖哩粉作,容易太稀或者味道不足
可以添加市售咖哩块来补,大概一锅咖哩粉的咖哩加个小半块就行了
然后不要想着什么料都想一口气煮,开始炖煮的时候可以先放切的比较小块的蔬菜下去,大概15分钟(微滚后开始算)再放入切的稍大块的蔬菜下去,这样就可以避免从头炖到尾都烂在锅中的事情
至于肉类...这个就很随性了,说真的因为咖哩味道重,我觉得最适合的肉类还是猪肉,可?
我甚至用五花肉炖煮过,切好的五花肉不加油干炒到出油,炒到表面金黄倒到捞网上让他低
咖哩,真的很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