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站在世纪末的转捩点:台湾漫画1980-1990

楼主: medama ( )   2020-06-13 21:56:30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4631270
站在世纪末的转捩点:台湾漫画1980-1990
2020-06-12 15:30 联合新闻网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文|翁稷安(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图|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1989年6月19日,台湾股市冲破万点大关,加权指数来到了10,105.81点,交易市场一片荣
景,不少股民在交易所内外开香槟、放鞭炮庆祝,台股的猛牛完全无视于同时间国内外的
情势,一路上冲。当各大报章媒体仍在报导六四天安门事件,对照着各大号子里的欢迎鼓
舞,形成奇诡的对比。
1987到1989年间台股的离奇涨势,形成全民疯股票的奇观,然而,这炒作出的虚假荣景,
当政府1990年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整顿金融秩序,再加上中东波湾战争的爆发等,台股
被打回原形,从一万两千多点狂泄至两千多点,三年来的泡沫终于破裂,留下了台股将投
资和投机画上等号的文化。
对于这短短数年的股市狂飙,相关的讨论很多,其中的一种解释,溯源至戒严时期主政者
为了维系政权的稳固,企图扭曲正常制度的健全发展,打压、宰制台湾应有的活力,特别
是对外汇的严格控管,禁止人民私下拥有美金,人们只能将外销所得兑换成台币,造成新
台币年年超额发行;再加上缺乏投资和消费机会,大量的热钱在台湾内部流动。然而,如
同电影《侏罗纪公园》那句经典名言:“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遭到压抑的能量,终究
会以不同的形式找到宣泄的可能。
一定程度上,1990年台股的万点泡沫,可视为解严前后社会不同面向的共同缩影,这也是
为何在一篇以“漫画”为主题的文章,要不厌其详介绍这起看似无关的经济背景。换句话
说,威权体制就是要打造一个封闭系统,囚禁、限缩社会动能的各个层面,经济如此,文
化亦然。唯有理解当时看似平静的表层之下,各种激烈冲突所造成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才能够了解为何在90年代的台湾,会突然如烟花绽放一般,产生出无数风格迥异的漫画创
作者。
戒严下的文化控管与强势日本漫画的引进
1966年政府实施《编印连环图画辅导办法》,再加上之后一系列的配套法令,是戒严时期
对台湾漫画最致命的一击,左右了创作的能量和出版的运作;而当台湾本土漫画创作被审
查制度弄得奄奄一息,面对萧条萎缩的市场,主事的国立编译馆竟允许出版业者将日本漫
画以盗版的形式引进。 质、量规模均庞大的日本漫画,再加上盗版的低廉成本,彻底改
变了台湾漫画的生态环境,也导致了对今日台湾多数人而言,提到“漫画”想到的一定是
日本漫画,漫画迷往往对日本漫画家如数家珍,却很难叫出一位台湾创作者的名字。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16.jpg
1962年修正颁布、1966年实施的《编印连环图画辅导办法》。(图/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提供)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17.jpg
通过国立编译馆审定的漫画,会将执照印在书籍背面或版权页。(图/国立台湾历史博物
馆 提供)
解严前夕的台漫复兴 大型竞赛与报刊曝光
幸好,1980年代当威权统制受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反抗和挑战,台漫也在新一代的创作者和
出版者的引领下,试图走出新章。解严前夕的台漫复兴,最重要的两大关键,一是大型漫
画比赛的举办,如《小咪漫画周刊》(1979年创刊),到之后由中国时报系所举办数场比
场中,挖掘出许多日后台漫的重要创作者。其次则是作品发表和曝光机会的增加,从最初
附着在既有报章杂志刊物所增设的漫画字段,到专门漫画期刊的创办,催生出无数的佳作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18.jpg
1980年9月《小咪漫画周刊》开始举办“小咪漫画新人奖”,第一届第一名为任正,作品
收录于30期。(图/文化部)
台漫最早是以各大报刊杂志为基地,为配合报章期刊的排版,单格漫画和四格漫画是最主
要的形式。配合报刊的风格属性与即时性,较能不受日本漫画影响,走出独立的市场,许
多漫画家因此受到瞩目,例如萧言中和朱德庸,可视为单格和四格漫画的代表。萧言中的
《童话短路》对童话内容进行改写和嘲弄,以简单的笔触,“恶搞”人们熟知的剧情,连
载时即大受欢迎,单行本更是大卖。朱德庸连载的《双响炮》,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
,擅长捕捉男女相处时细微难解的矛盾,留下无数让人心有戚戚焉的经典对白。
政治漫画是在报纸、杂志连载另一重要类型,此时期风格最鲜明的创作者,如鱼夫、Co
Co、L. C. C.等等,其内容呼应着当时党外力量的崛起,针砭时事,批判当权者。要画出
这样现实指涉意味的漫画,必须每日、每周,让画笔于理性论述、感性情感和幽点趣味三
者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将读者心底的不满转化成脸上的微笑,或者相反过来,使笑容成为
思索社会当下不公不义的触媒。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19.jpg
鱼夫准确地绘出1990年代“国家建设六年计画”中的政治问题,画中人物设计亦见巧思,
如左方企业家王永庆的抬头纹正是一个“王”字。(图/林奎佑提供)
政治漫画还必须顶着来自政治的压力,Co Co就曾经被迫于1981年短暂地逃往美国。除了
党外的政论漫画,支持政府立场的漫画家,亦在不同阵营的媒体上发表作品,在那热烈参
与政治的年代里,不同主张的政论漫画家也将彼此的技艺提升至另一层次,成为各大媒体
不可或缺的篇章,也是台湾漫画最为稳定的一支。
《乌龙院》与《庄子说》在出版市场开创佳绩
以报纸连载为起点,台漫逐渐开枝散叶,开始有漫画家跳脱单格和四格的限制,进行新的
尝试,敖幼祥和蔡志忠是其中的成功典范。敖幼祥于1983年《中国时报》所连载的《乌龙
院》是其中代表作,用今天的话语形容,可以说是1980年代最强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由《顽皮狗皮皮》出道的敖幼祥,在《乌龙院》中创造出长眉师父、大头胖
师父、大师兄、小师弟、蔡捕头、无情剑客、黑柠檬……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快速走红,
被改拍成真人连续剧、电影,风行一时;《乌龙院》也从原来的四格形式,逐渐延伸成中
长篇幅,作者的编剧和画技也随之成长,至今仍是敖幼祥的代表作。
蔡志忠则将创作聚焦在中国传统典籍的漫画诠释,《庄子说》、《老子说》开始,“蔡志
忠”三字几乎就和传统典籍画上等号,从诸子百家到笔记小说,再到佛道思想,无所不包
。这些今日看来略显严肃的主题,在当时却是盘据销畅排行榜的常客;同期出版排行榜上
由林清玄所刮起的菩提旋风,可视作系出同源的产物,反映着在那狂飙年代追求心灵沉静
的渴望。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20.jpg
蔡志忠《庄子说》,于《欢乐漫画半月刊》创刊3号连载时的内页。(图/文化部)
流星般耀眼的“全台漫”漫画期刊 《欢乐漫画》与《星期漫画》
从报章转变至漫画专门刊物,特别是内容完全只连载台漫的漫画期刊,是这波台漫复兴的
最高潮,象征著台漫从配角变成主角,走出自己的道路。
1985年的《欢乐漫画半月刊》开始,时报出版试图推出全台漫的漫画期刊,这份刊物几乎
网罗了当时的菁英。前述蔡志忠的《庄子说》即在《欢乐》上连载,另有阿推的《九命人
》、郑问的《刺客列传》、陈弘耀的《大西游》、杰利小子的《黑白俱乐部》,以及曾志
忠、麦人杰、高永、游素兰、朱德庸、孙家裕、柏言等人的作品。《欢乐漫画》至四十期
改成月刊,至1988年5月10日出完第五十期后宣布停刊。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21.jpg
在《欢乐漫画半月刊》创刊3号开始连载的郑问《刺客列传》,当时的内页以全彩的豪华
印刷呈现,可见出版社的企图心。(图/文化部)
《欢乐漫画半月刊》可以视做台湾漫画界一次投石问路的尝试,隐然看见一丝商业曙;而
短短三年五十期中绽放出来的创作能量,证明台湾的创作者绝对有能力撑起自身的一片天
地。
1989年2月,时报出版集团再次推出了《星期漫画》,这次改采周刊的形式,在水准上要
求更高,包括了曾正忠《迟来的决战》、麦人杰《天才超人顽皮鬼》、任正华《修罗海》
、胡觉隆《变变俱乐部》、陈弘耀《一刀传》、阿推《巴力入》、邱若龙《雾社事件》等
作品,日后红极一时的林政德《Young Guns》也在《星期漫画》连载了前4回,这些皆成
为台湾漫画史上的经典。1989年主打少女漫画的《汉堡漫画》也于同时创刊,台漫一时看
来欣欣向荣。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22.jpg
《星期漫画》创刊1号、《汉堡漫画》创刊号(图/文化部)
体制之下 漫画创作能量的反作用力
从《欢乐》到《星期》,其特色都在于所发掘的漫画家或对连载作品的要求,往往不拘一
格,没有任何强加的商业一致性和模仿,重点摆放在个人风格的养成与挥洒。百花齐放的
台漫风格,说明了即使政府对台湾文化界进行控制,仍有管控的极限;而欧美漫画这样市
面罕见的创作资源,仍透过有限的人际网络在漫画同好间传布。而个人的创作力量也没有
因政治权力导致的文化荒原而埋藏,一旦找到机会,立即爆发。如是的反作用力及诉诸个
人风格的艺术化经营,不只是挑战政府对漫画长期污名化,同时也挑战因错误政策造成的
日漫殖民。
然而,这样的选择,《星期》最终仍于1991年5月停刊。从《欢乐》到《星期》,连续两
份杂志停刊,而且还是在时报这样规模的集团领导下,为全台漫期刊的理想划下句点。失
败的原因,从外部环境看,90年代的台漫终究只是整体出版市场边缘的少数,对比于同时
期东立《少年快报》系列,厚厚一本全日漫,还享有盗版的低成本,全台漫杂志根本难以
抗衡。从创作的角度而言,台漫多数作品都是创作者以个人才气强行单干的状态,诸如编
剧、编辑、行销……等等让日本漫画市场以稳定发展的产业层面,台湾则多在摸索的阶段
。欠缺制度的支持,又没有市场的回馈,无疾而终或“烂尾”成为当时台漫的常态。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12/draft/8023023.jpg
《少年快报》创刊号。1989年东立出版社把当年日本最红的几部漫画结合起来发行周刊。
(图/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提供)
新世纪的台漫曙光
随着90年代漫画版权化,盗版“快报”系列被迫转型,重谈授权,台湾漫画创作也移植到
这些改头换面的“快报”里,和日漫一同连载,但当前述内外环节未曾改变,就只是一再
重复类似的失败,即使开始使用日漫的图像语法,台漫仍只是聊备一格的点缀或附庸;就
算像《Young Guns》这样红极一时,但欠缺产业面出发的管理和奥援,也在停滞了十年之
久,才交代了最后结局。再加上对岸中国市场释出强大的拉力,台漫精英大量外流,世纪
末台漫的复兴仅成一现的昙花,那如恶梦般的轮回一直延续到新世纪。
从事后诸葛的角度,90年代的台漫的复兴,终究只是在表层的爆发,忽视了从根本处对体
质进行根本的改善,似乎也隐隐呼应着台湾“民主”和“威权”对抗的走向,即使已然数
次政党轮替,但欠缺转型期正义的反省,就只是一连串肤浅的选举输赢,无法培养出民主
的素养和根基。
不过,这些台漫好手的尝试,并非只是一场幻梦。艺术化的风格走向,以及当时播下欧美
版权的种子,在全球漫画市场开始萎缩,出版品走向分众化之时,反而成为跳脱过往日漫
格局的契机。政府这几年的辅助,如《CCC创作集》一方面普及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也可视作凝聚编剧、编辑、绘者、发行者之间的产业演练。同时,主管单位也鼓
励各种跨界的媒合,并推动台漫评论者或研究者的奖励。
台漫被污染的土壤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如同台湾民主的未来,值得人们以耐心去灌溉和
期待。
本文节录自2020年4月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之《台漫时代:台史博漫画特展专刊》。
作者: emptie ([ ])   2020-06-13 22:04:00
挺不错的历史回顾
作者: Lupin97 (Lupin97)   2020-06-13 22:21:00
看到许多熟悉的名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