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NARUTO》 之铭言:
: 中华民国国语我敢肯定是全华人最优秀最正统的中文
:
: 1.最好听
: 2.也可以热血又霸气
: 3.没有奇怪的腔调
: 4.更没有难听的卷舌音
上网找 “普通话”“投票”,还有后续第二次的语言家拿北京城内话做删减,正统是谁定
义的?
https://bit.ly/2zhgRtY
说到我们现在的“国语”,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中华民国政府在20世纪初制定的,但国语究竟
是不是当时的“北京话”?听说当时开了一个会,选择国语该是哪个语言,广东话以两票之
差输给北京话,我们差一点就要以广东话为国语,这又是真的吗?
首先,广东话这件事完全是不存在的都市传说。国语的制定确实有经过“投票”阶段,只是
这个投票并不是投“哪个语言”当国语,而是投“哪个字该怎么念”,我们等等介绍。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看“国语”-如果你还记得一点国中国文,你应该记得有些诗的押韵怎么
想都不对,老师告诉你这是“入声字”,有些老师会教你用台语或客家话确认。这个“入声
字”是汉语一直以来很大的特色,只是为什么在我们国语里面全部消失了呢?
话说到大家常以为是国语的北京话——其实在清朝入关前,当地人所讲的话可能还保有入声
字,只是这个时候的入声字已经摇摇欲坠。满族人来到北京后,发现许多词满语中没有,于
是从北京话里头借了一堆词;另一方面,清政府-或说中国历代政府-语言政策并不激烈,
所以去北京生活的满人也开始使用汉语。
当时的清廷把原本住在内城里的北京人赶到城外,宫廷城内则通用还有入声的南京话当官方
语言,因此,有个说法是:因为满语当中没有入声,他们讲话时,也就自然不太会发入声字
的音,久而久之北京内城的“口语”就可能就因此丧失入声字了。不管真相如何,可以确定
的是老北京话一直都跟台语一样,有分“读书音”和“白话音”,当时的人们在念诗词或唱
戏时,还会使用保有入声痕迹的北京话念。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吸收了日本“国语”的概念,决定订定标准语,只是决定国语的方式却
有些草率-当时的“读音统一会”找了一本记载字音的字典,接着由每个省派人来,选了65
00字,个别投票,得到最多票的就成为标准音,以彰“民族共同之志”。
此举在现在看来简直民主地有趣,它让共通语失去了一个自然语言正常的体系;再者,使用
区域较广的语言、以及委员会占较多名额的省份,在投票中占有优势,途中南京话为主的许
多语言特色也被加进来,以致于最后出现的结果是一种“似乎是北京话、但融合许多南方语
言特色的‘新’语言”。重点是,还保有入声!(所以是五个声调),像“白”这个字,就
是念成短促的“ㄅㄜ”,其他也有一堆跟我们现在的国语不同的念法。
第一次审定的国音字典,当中有许多音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读音
定好这套“标准”后,纷争还没结束。有人批评这套人工的音根本没人说,只有赵元任(一
位语言学家)会说;还有一些人觉得汉字应该废掉、但拉丁字母记不了这种“融合各种特色
”的标准语,他们要求要重新审定标准音。只是当时中国忙着打仗,内忧外患、局势不稳,
哪管得到什么语言。最后,就是由几个知名语言学家自己开会决定,语言学家们决定以改北
方官话为基底,放弃之前的讨论结果。
1928年,新的标准音出现,这次的标准音以北京音为基底,同时为了拉丁化及学习方便,删
除了部分北京话的读书音,此外还有一些东西也被删除。这套新的“国语”-换句话说,便
是“稍稍简化、无入声字的北京内城话”。说穿了,其实就是六个语言学家拼命开会开出来
的。
国民政府来台,带着这套“新国音”一同进入台湾人的世界,随着数十年的使用,演变出现
在台湾的“国语”,这个语言已经发展许多与北京话不同的特色,在讨论的时候,我们叫它
“台湾华语”,以区别跟北京话、普通话的部分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去北京的时候,大家
会跟你说北京话不一定是他们的普通话。只是,如果你细看我们这套“标准”,你会发现,
所谓的“标准”和“对错”其实都只是统治手段,定下标准的立意是为了让我们易于沟通,
而不是规定每个人只能“照着标准”讲话。
所以,下次遇到喜欢质疑你“念错”的字音魔人,不如拿起民初第一次审定的标准音苦笑反
击:“不好意思,可以说中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