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terturtle (彼得龟)》之铭言:
: 不赞同
: 因为所谓文字本质上是一种沟通,
: 源头开口传递讯息却随便自己解读不用管对方本意
: 这种想法就是种违背其行为本质的错误。
: 作者已死说法能成立的前提有二,
: 一是沟通的源头无意纠正,
: 也就是作者根本没想向读者分享些什么东西,
: 既然不存在沟通那当然无所谓。
: 二是作者已死(物理),
: 在无法向来源求证的前提下,
: 没有选择的自由自然就不存在道德问题。
你所提的文字作为沟通媒介,就是传统认为作品只是作者意图的载体,不具有独立性,读者只是被动接收者。
然而,作者已死强调的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比起作者自身的意图,更着重在作品跟阅读者之间产生的诠释。
(有种比喻是,作品就像孩子,虽然是父母所生,但别人怎么评价理解孩子,已经不是由父母来决定。)
文字、图像等符号,本身具有各自的意义,作者是使用这些符号去做沟通;然而读者对于符号的理解不一定会与作者相同。这也是为什么沟通时会出现听不懂、误解、鸡同鸭讲等情况。符号具有独立性,符号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社会脉络不同做改变,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意义诠释做竞争。
(举个最近的例子:武汉肺炎,有的人认为这四个字具有歧视性;有的人不这么认为,认为只是讲地区。对于这四个字的意义就有这两种诠释在做竞争。)
常见的作者已死情况,像是腐女滤镜,把一般男性互动看成具有恋爱成分(作者并没有这个意图),让作品赋予新的诠释或意义,进而产生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