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看过当初怎么用数学计算验证的,不过那应该只是算出到底有多少个选择,
但没有考量其他风险因素在内得到的结果吧?
如果单纯列出选项那反而失真,武将有强弱,地势有优劣,兵士有多寡甚至三国中各自
的内政情势也有差距,就像台湾跟中国比光看军队数量肯定没法比,可是也要考虑到
中国和其国土交接的国家有几个,交恶有多少,中国必须分配多少资源在边疆,
而对内还有维稳的问题。
几个问题下来,选择就不会这么多,而大方向大目标更有可能一只手能数完。
以英雄联盟的比赛来说,就很像不管你做多少事情,巴龙绝对是掉不得的大物件,
拔塔也比起其他事情来说更为重要。
比赛要赢,也不只看你挑什么阵容,还要看你选手(武将)的能力。
你不可能设计一个计策是拿咪咪蛋去撞The shy,那是自杀只会被The shy一路爆到家,
也不可能拿小V去单挑Uzi,一样会被车过去。
所以当你看起来好像很多计策的时候,考量到现实反而可能无计可施。
闪电狼这队伍在几年前的MSI就示范过,对上SKT选出当时正确但自家选手不会玩的阵容,
结果就是爆的比选自己会玩的阵容还彻底。
至于主策副策就像选角的摇摆位,我挑出这个角色可打两路或三路,让对手不知道我要将
它摆在哪个位置,可以因应对手的选择做变化。
计中计有一部分我觉得也是这样,在参考多数条件下(选手、战略物资、内政)之下,
铺排出对手可能的选项,再以此下去计算,然后不断推演下去直到可能性低于一定机率。
同样拿英雄联盟来说,我挑了一个可以打上中辅助三路的角色,然后列出你的队伍这三路
选手会的角色,接着考虑B/P封锁的可能,再来排除掉对面直接被我方灌爆的选角。
(因为对面通常不会这样选,如果这样选也不用在考虑啥,灌爆就对了。)
把剩下的角色根据对手从擅长到不擅长列出来,一一想法针对,在以此发散形成套路。
所以不会有英雄联盟有一百多个角色,你不可能算到对上每个角色的可能性这个问题,
因为本来就不用考虑这么多,能打的角色本来就不多,再扣掉角色相克和擅不擅长,
结果只会慢慢缩减。
而计中计就是挖坑给对面跳,比方2015年MSI的AHQ对上SKT有一幕就很经典,SKT故意让
塔剩下一滴血,骗AHQ来强行破塔,最后被反包灭团。
或者说某些情况下选手突然刻意卖血,或巴龙团战不打,等对面残血噱一波。
当然你要说就算这样算到三百多六百多步也很扯,很浪费时间,我只能说毕竟这是
漫画,而且作者也勉强给了一个解释就是智囊团是一群人耗尽脑汁在算策的,也就是
人力够多,这种土法炼钢也不见得不能成,只是合不合乎效益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比较有问题的反而是单纯用数学去计算计中计的可能性而已,当然我没看
过那是怎么算的,不过我自己猜测就像说英雄联盟每一路都有一百多个选择,因为英雄
就有这么多一样。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英雄联盟的B/P教练真的该加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