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一阵子要不要发这篇,
不过想着既然都整理出来了,
能给有兴趣讨论的人看看也好,
就还是腆颜放上来惹。
目前海盗战记动画演到第18集,
主要的核心价值观都已搬上台面,
是以下面整理了我个人认为可以当作reference的思想理论作为参照
(我个人也非常好奇,
幸村诚老师到底是先做足了这~~~么多的功课才下笔,
还是他光用想的就想到了。
不论是哪一种,都是非常惊悚的程度啊(褒义)
===========以下正篇的分隔线,全部都是字字字==========
第14回的安,到本回神父与王子的对谈,
基本上定调了整部作品的价值观
幸村诚老师在各个访谈中都提过,
本作是一个探讨爱与暴力的作品,
(以及随之延伸而来的善与恶的话题,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有一点点抽换概念)
在进行哲学讨论前,需要对探讨的客体进行明确"定义"
但由于这里只是一个泛泛而谈,故省略这个严谨的定义阶段,
是以也不要对这串文的含金量有任何期待XDDD
行文中不时出现的括号则是我的吐槽
(或者该说要我这个飞天义面教教徒整理十字教的思想变迁,
只能是充满吐槽)
14回的安:
“不敢相信,居然有那么坏的人存在...
不敢相信...居然有那般不畏惧祢的惩罚的人在。”
当时中世纪基督教的主流思想是,
人有原罪,其行为有善恶的差别;
而中世纪基督教教义中的神,对人则(理应)有差别待遇
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这个观念来自于伯拉纠与奥古斯丁两个人争论的结果
伯拉纠 vs 奥古斯丁
前者主张人无原罪但有恶性,有着自由意志的人类,只要努力做好事就能得救
后者则坚持人有原罪、无法避免地就会行恶,
不管人做什么事,只有上帝有权给予恩典拯救人类,
人只能完全依附于(想像中的)上帝,发自内心诚惶诚恐地做善事
两人的论战以奥古斯丁胜出,
而伯拉纠一派的思想则渗入诸多基督教派分支中
从14回安的日常可以看到,
那个高高在上的神确实如奥古斯丁所期望的,
给予安带来很大的精神上的压迫
但不论是伯or奥哪一派,显然都无法拯救世人
做好事能得救(本质上是一种功利的、对价式的信仰) ->
但好人没有得救。而这种非常世俗化的观念,
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前的赎罪券成为最高峰
而更不用说奥古斯丁那个看不见摸不著的神之恩典,
到了启蒙运动后便彻底被论破了
回到故事中,安在目睹自己村庄的惨剧后,
心里油然而生出的不信者的质疑,
则是神学中非常著名的罪恶问题(Problem of evi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blem_of_evil
这个哲学问题的出现比基督教现世的时间更早
旨在讨论"神与恶之间的关系"
若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是无能的;
若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无仁慈的);
(若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
若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世界依然充满了“恶”呢?
针对这个疑问,幸村诚老师给出的答案,(显然他并不同意基督教)
在他的前一作惑星奇航中已能看出端倪:
这宇宙是深邃而美丽的,无情地包裹着我们(人类)于其中。
这样的概念在海盗战记同样适用。
幸村诚笔下的世界观,具有无常与业报两个特质
可以说,尽管海盗战记有着西方历史的皮,
但本质上的哲学价值观是非常东方的。
将第14回安得到的答案(同时也是神父得到的答案)拉到第18回来看,
神父对王子说的爱便很容易理解:
宇宙 = 大自然 = 神 = 没有区别、万物一视同仁的爱
神父说,亲朋好友、家人手足之间的情感不是爱,而是差别待遇。
王子在觉悟之后,说道
“做为得到智慧的代价,我们所失去的东西,
但凡仍活于世之际,就绝不可能取回。”
同时画面带到一颗苹果被咬一口的蒙太奇意象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指涉基督教的人类原罪,
但实际上,有一个更贴切的概念
即是佛教中的分别智(分别心)
在谈分别智之前,要先谈佛教中的爱。
《阿含经》提到:“无明覆,爱结系。”
无明,指的是无法正确地认识世上万物的本质,仿佛双眼被遮蔽;
爱,则是世上种种的爱,都来自于“对自我的爱执”
从而衍伸出自体爱(对自己身体的爱执)、
境界爱(对自己所受用之境界的爱执)、
后有爱(对生命延续的爱执)、我所爱(对自己所归属或所拥有之一切的爱执)
"无明"与"爱",便是佛教中恶的根源,
同时,佛教的这种"恶之爱",
便是神父口中的"差别待遇"--
人的爱是为了爱自己,所以会依从自己的喜好,区别出爱什么人、不爱什么人,
给谁的爱要多一点,谁要少一点。
这种对世上万物作出区别的智能,也就是分别智
分别智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因为在佛教的领域中,
思辨万物的过程也动用到了分别智,
但佛教期许人类在思辨(或称修行)的尽头,能习得所谓的“无分别智”
意即视万物为平等的智慧,才能达到神父口中"真正的爱"
(澄清完神父口中的爱之后,
就知道他岂止是异教徒,他根本已经变成佛教徒了XDDD)
在现今社会的伦理运作上,
差别爱并不是什么严重深刻的问题,
甚至可以说差别爱是一种常态。
但在当时中世纪的历史背景,
那些没有被暴力者的差别爱囊括在内的对象,便会成为暴力者的盘中飧
也就随之产生了烧杀劫掠、奴隶等现象
因此库努特在意识到"人心无爱"这件事之后,
才会历经心碎绝望、乃至于流下觉悟的泪水
有趣的是,当神父讲到“死亡能完整成就一个人”,
动画画面带到的是托尔兹为了保护托尔芬而自愿赴死的画面。
剧本中,与"真正的爱"同步处理的另一个话题是
“何谓真正的战士?”
有了前面那些关于爱的解释之后,"真正战士"的定义也就有了些许眉目。
对托尔兹来说,保护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分别智、差别爱。
但在他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反杀一波),他却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交换。
因此,我个人理解的“真正的战士”的定义,
便是“尽管自己有差别爱,
但有勇气不让自己的差别爱伤害到其他可能也被他人爱着的人。”
无奈“有勇气做”与“有能力做”这之间横著的沟很深,
是以托尔兹才自嘲自己还不够成熟。
他没有足够的智慧与嘴砲能力,劝退阿谢拉特一行,
甚至是更早在弗洛基造访时,就该考量到背后可能的风险。
(但托尔兹会选择拿自己的生命做交换,
也是因为交易对象是阿谢拉特。
同样是战士,当时托尔兹跟阿谢拉特两人之间的凝神对望,
就已经向彼此说清楚一切了。
换做是其它毫无诚信的鳖三海盗,我不认为托尔兹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
讲完库努特觉悟背后的思考依据之后,
再来他要面对的便是执行面的问题。
(以下开始有漫画雷)
库努特所言,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建立地上乐园。
而之后漫长的农场篇,在托尔芬这位主角建立自我的同时,
库努特则是在处理
"如何在差别爱的情况下控制它产生的伤害到最小"
并一边与自己的良心拔河。
要把伤害减低到最小,
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国势稳定、不要再有战争,
为了达到这目的,
他可以毒害信任自己的兄长、前朝遗留下来的老臣、
把安分的有钱领主的领地财产充公。
可以说,为了他心中的"greater good",
他能毫不留情铲除掉这条路上的任何石头。
(拿电车难题来比喻的话,库努特就是会毫不犹豫辗过铁轨上的人
以保护电车上的多数乘客)
但此时的他也明白,自己的这份差别爱,跟其它人的差别爱也没什么不同,
那条拿捏"必要牺牲"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假如在没有任何人当刹车的情况下,他只会成为第二个斯韦恩王。
所幸,故事中还有另一个人能当作他的镜子。
托尔芬在得到自我后的第一件事,
便是许下宏愿要补足库努特那个地上乐园的缺口,
也就是要做到当年他的父亲托尔兹没有做到的那件事。
若要解释托尔芬那份“爱”的形式,则要引入第三种爱的定义,
也就是墨子的“兼爱”。
墨家兼爱的全句是“兼爱交相利”,
虽然他们没有对爱下明确的定义,但"爱"却是与"利"绑在一起的。
而我认为托尔芬寻求文兰这个目标符合兼爱的定义在于,
"开发新大陆"这件事情本身,不会有任何人的原有利益被排挤,
而开发得到的新利益,(理想状况下)是任何人都有权享用的。
墨家当时提出兼爱的时代背景,
乃为了解决战国时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惨况,
(他也认为天下乱的肇因在为王者为了自身利益去贼害别国利益)
这和海盗战记当时的时代是如此相似
而墨家的兼爱,在目前主流的解释中,
是"心境上无差等,但在实践时受限于能力的大小而有差等"的爱
有相爱之心、并且彼此有互利互惠的行为,
才是墨家想要强调的部分。
而墨家之爱中同样也有对牺牲精神的描述:
“断指与断腕,利于天下相若,无择也;死生利若,一无择也。
...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大取》)
如果断指与断腕能带给天下的利是一样的,
那么这两者之间就无需选择(没有谁轻谁重)
生死如果有利于天下,也无须选择。
若杀死自己以保全天下,
则是为了天下之利而杀自己。(那么也就不用再犹豫。)
(巧合的是,
原文这段话前面的例子是遭遇强盗、不得不自断手指保全性命的时候XD
让我一直觉得这整段话和托尔兹的桥段有些相似处)
最近连载内容也来到托尔芬在招募文兰拓荒队的剧情,
加上之前他们跟哈夫丹融资(?)的段落,
我想之后剧情的走向也许会是托尔芬如何拿出适合不同人的筹码(利益)
来让大家和他合作、众人得以成功到达文兰的剧情路线也说不定。
(好想看会动的第二季啊...
其实农场篇真的要删减的话,
遇见艾纳尔到被其它农工霸凌的那段可以浓缩到动画5集以内,
这样的话整部农场篇到托尔芬的战士100拳应该能塞在18集里面,
算起来就是一季半长度,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