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页
我个人认为,《青猪》是一出被不讨喜的外表(或者说名字?)给耽误了的优秀作品。
初见此作品的名号,想必大多数人心中应该会嘀咕:
“又是一部靠卖设定的校园后宫烂梗喜剧?!”
然而,深入了解,细细品味后,才发觉此一作品所要阐述的,并非所想的那样。
虽说同样是以高中生的视角向阅听者介绍世界观及角色,
但在鸭志田老师的巧手之下,以名为量子力学的科幻外壳包纳奇幻的设定,
借此来贯串剧中角色之间的微妙互动,
以及面对“思春期症候群”所带来的困境及挫折时,
剧中角色们的转变与成长。
细腻的角色互动、对少年少女心理的观察入微,是本作的拿手好戏。
也是阅听者在欣赏本作时,最为人津津乐道之处。
《青猪》一作,着实在这个充斥无意义设定的浊流中,
带来了一些接近真实人性的清新感。
而到了小说第六、七卷时,伴随着主角咲太与初恋对象牧之原翔子的再会。
在大小翔子之间的谜团逐渐明朗的同时,惊涛骇浪也随之朝剧中主角袭来。
在各个世界线上所发生的事件,皆是对剧中角色们的提问、甚至是对当下价值观的挑战。
毕竟,在每一次的选择背后,都代表着一阵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
《青猪》之所以优秀,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庞大的世界观。
也不若部分作品打着高大上的理念,向阅听者说理论教。
把科幻外壳的奇幻设定去掉,剧中角色就是有血有肉的少年少女。
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犹豫、悲伤、挣扎,
然后在勇于面对两难、困境后,了解到自己已尽了力,
真正在心境上豁达,成长为更成熟的自我。
但是,以上是针对“原著小说”的评论。
身为一位《青猪》小说的读者,
一开始得知要将六、七卷的内容以剧场版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其实是相当期待的。
不过,当台湾地区正式上映的时候,看到仅有90分钟的片长,心里就大概有个底了。
于是乎,今日晚上(喔不对已经是昨天的事了),在进入影厅前,
就已经做好搭上特快车的准备了。
只不过,电影开始放映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搭上的不是特快车,而是波音747。
阅读小说时,透过文字的描述,我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可以揣摩、将自己代入角色中,
然后,细细咀嚼、品味角色在遭遇事件时的心境。
是故,理应在制作本片时,就应该留下余量,让观众进入状况后,再进到下一幕。
然而,制作方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而是很勇敢地想要用短短的90分钟把两册的故事量交代完。
于是显而易见的,整部片如同起飞的喷射客机一般直冲天际,一路狂飙到结尾。
这对于强项在揣摩角色心境的《青猪》来说,无疑是自废武功。
而不知为何,制作方在制作本片时,似乎并没有认知到这是一部“剧场版”动画。
反而是继续沿用TV版动画的作画。
虽说《青猪》本就没有什么大动作的战斗场面,可在描绘人物的表情时,
不管是哪个角色,永远都只有一(正常)二(惊恐)三(哭泣)号表情,
缺乏细微的表情变化以及渐变的过程,导致声优们演得声嘶力竭,
但画面的表现却跟不上,因而在角色声音中的情绪理达到最高点时,
画面上却只是流着两行泪的木然表情,令人有种“声音不是由画面中角色发出”的感觉。
最后,是有关剧情删减的部分。毕竟时长就是只有90分钟,
所以我能理解将一些无碍于剧情推进的情节删除的作法。
但这次制作方可能有些删减过头了。
没错,就是保健室那段。
剧场版中的叙述,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主角活下去。
但小说中的叙述,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及“未来的幸福”,
也要让主角能够幸福地迎向未来;无比温柔,却有如钢铁一般的决意。
不过就是再加个两三分钟的演出,可以让这一部片的层次及份量升华到何等境地?
我想应该不用多言。
连这段都给删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作为改编作,本片并非一无是处。
毕竟,肯忠于原作,没有太多原创改编的作品,已是少中之少。
但作为原作小说的高潮部分,却严重错估片长,
加上画面表现在大银幕下暴露无疑的硬伤,令表现力大打折扣,
没有发挥到剧场版的优势,着实可惜。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应该会穿布偶装把在售票亭买票的我给撞飞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