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 中日女排的渊源与情怀:从“东洋魔女”到

楼主: hoanbeh (孙南)   2019-10-11 21:35:30
中日女排的渊源与情怀:从“东洋魔女”到“热血女将”
体新闻 2019年10月10日 06:47 pm
赛场上的中日女排,是一对纠缠数十年的老对手,但赛场下,两国女排的关系渊源深厚,
民间交流也从未间断。

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成功卫冕女排世界杯冠军。赛后,郎平主教练接受访问时几度哽咽,
更感叹说:“38年过去了,我也没想到我还会站在这里。”1981年,当时作为主攻手的郎
平为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地方,正是在日本大阪,当时中国队战胜日本队而捧
得女排世界杯冠军。38年后,郎平完成了从队员到主教练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女排夺得的
第十个世界冠军,巧合的是,还是在女排世界杯上,地点依旧是日本大阪。也难怪郎平会
笑称“可能大阪是我的福地吧”。

作为中国女排的代表人物,郎平与老对手日本队的缘分不浅。她曾经高度称赞日本队员的
“梦幻防守”,对同为女性的日本队主教练中田久美也是惺惺相惜。在日本媒体对中田久
美执教水平的质疑声中,郎平却认为中田执教以来日本队“在控制上、在技术上有很大的
进步”。

在中国老球迷眼中,日本队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老对手,近年来日本队的衰落
也不禁令很多中国球迷叹息。在日本老球迷眼中同样如此,当年的郎平在80年代的日本人
气是偶像级,长得高的女生甚至会被同学直接以“郎平”为花名,新一代的朱婷也拥有着
相当多的日本粉丝。
中日两国女排的关系可以说是渊源深厚。当年日本的《排球女将》一剧就在80年代火爆了
全中国。曾经有三部都被叫作“排球女将”的剧被陆续从日本引进到中国,以致于不同年
龄段的人说起“排球女将”这个称呼,都在讨论著完全不同的剧集。这三部“排球女将”
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中日排球发展和关系,当中亦有不少精彩故事。
一、《扣球No.1》
提起《排球女将》,中国多数观众可能第一反应都是“小鹿纯子”“晴空霹雳”“流星赶
月”。这部曾在中国市场火爆的《排球女将》遗憾在日本的名气却没有那么响亮。真正在
日本最有名也最有代表性的“排球女将”,是1969年播出的电视动画《アタックNo.1》,
这部作品的标题大概意思可以译为《扣球No.1》,也有译作《排球女杰》《女排No.1》《
冲出世界》等。

这一部“排球女将”的原作是浦野千贺子于1968年开始连载的同名漫画,号称是排球漫画
的鼻祖,在当时充斥粉红幻想的少女漫画界中首次引入了运动热血题材,大大扩展了少女
漫画读者的年龄层。加上当时著名教练大松博文带领下的日本女排风头正胜,全国上下掀
起了一股狂热的排球浪潮,天时地利成就了这部作品在日本难以撼动的历史地位。故事讲
述一名开朗努力的女生鲇原梢有着出色的排球天赋,从学校女排队开始崭露头角,一路拼
搏朝着世界最强女排扣球手迈进。鲇原梢原本患有肺结核,最后在长期排球练习中居然神
奇自愈,作品还创作了诸多超出物理常识的“魔球”绝技,这也被之后的小鹿纯子争相模
仿,所谓的“晴空霹雳”绝技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日本第一部女排题材作品,它从现实中的日本女排获取了许多灵感。日本女排当时的
强势突围大大鼓舞了日本国民的精神。而1964年东京举办的第18届奥运会将日本的女排热
推向了顶峰——那一年,奥运会首次将女排设为正式项目,日本女排与苏联的决赛收视率
达到了惊人的66.8%,最后以3:0在主场夺得了这第一枚奥运女排金牌。当时的日本女排队
员相比苏联可以说是身材娇小,扣球进攻也没有苏联人那么凶狠,但凭借翻滚垫球、双手
前臂垫球等出色的防守技巧,日本女排的防守滴水不漏。而日本队首创的飞行轨迹飘忽不
定的勾手飘球手法,更是让决赛时的美国解说连声惊呼:“The Oriental Witches! The
Oriental Witches!”日本女排因而获得“东洋魔女”的称号。

这部日本女排作品其实是现实的写照,好似剧情中有一位拿着球不断砸向女排队员,用超
强负荷去训练队员、完全不把队员当女生对待的魔鬼男教练。如此残酷的练习方式,就源
自于现实中大松博文执教下日本女排采取的“魔鬼训练法”。翻滚垫球和勾手飘球这两招
,正是现实中“东洋魔女”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日本队教练“魔鬼大松”的成功,使得女
排领域出现了一个成熟的亚洲打法,并启发了中国女排的崛起。中国曾在1965年4月邀请
了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虽然仅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大松的训练方
法、训练思想和训练作风对中国排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后来1976年中国正式成立女排国
家队时,主教练袁伟民就继承了大松式的“魔鬼训练法”,甚至魔鬼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顾这一段历史,中国女排建立之初可以说与日本女排有着莫大的渊源。建立之初的中国
女排成绩不佳,国际也没什么知名度,直到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第一次战
胜了前冠军日本队,首次冲出亚洲。
二、《燃烧吧!扣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中国观众,记忆里总是少不了那个总带着灿烂笑容、长相
清纯可爱的小鹿纯子。这位高喊“晴空霹雳”的排球女将,成为当年无数国人心中的偶像
,她的发型也被叫作“纯子头”,被女孩子们争相模仿,成了当年最时髦的象征。这部最
有名的《排球女将》,原名叫作《燃えろアタック》,字面意思就是《燃烧吧!扣球》,
日本首播于1979年。由于时值中日关系蜜月期,大量的日本电视剧和动画被引进到了国内
,中央电视台于1983年引进并播出了这部《燃烧吧!扣球》,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它
不太像是传统的青春偶像剧,反而学生观众更多。当年的孩子们也热衷于模仿小鹿纯子,
在空地上练习“晴空霹雳”“流星赶月”等绝招,可谓相当热血。

故事中,小鹿纯子以进入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日本女排队为目标而奋斗。现实中,《燃烧
吧!扣球》可以说是一部为日本奥运女排精心准备的“献礼片”。当时的日本女排正处于
巅峰期,1976 年奥运会 3:0 轻取宿敌苏联夺冠。80年莫斯科奥运会开赛在即,赛前日本
媒体普遍认为日本女排成功卫冕的可能性非常高,“奥运连霸”的舆论甚嚣尘上。遗憾的
是,本剧播出后不久的 1979 年 12月,当时美苏冷战急速升温。美国组织和策划了对莫
斯科奥运会的抵制,许多国家纷纷响应拒绝参加此次奥运会,日本也紧跟其后,导致“奥
运连霸”梦碎,《燃烧吧!扣球》的收视率也因此不尽如人意。然而在中国,《燃烧吧!
扣球》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1983 年该剧在中国播出时,刚好赶上了中国女排的腾飞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战胜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随后 82 年获得世
界女排锦标赛冠军,正朝着三连冠的目标迈进。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学习女排精神”的
浪潮,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
《燃烧吧!扣球》与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播出之时甚至引发万人
空巷,也激励了新一代的女排运动员。郎平曾经无奈地表示,当年有许多观众给她写信,
请求她表演剧中的“晴空霹雳”,之后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孙玥、诸韵颖等人,小时
候也是小鹿纯子的粉丝,最终她们也选择了打排球这条道路。
原本期待卫冕奥运冠军的日本女排在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事件后由盛转衰,而中国女排却从
此走上世界之巅,先是从作为老师和对手的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更是成
为了女排历史上首次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三、《扣球手小优!》

这部动画原名是《アタッカーYOU!》,译名版本也很多,例如《胜利女排》《东洋魔女
》等,标题直译意思是《扣球手小优!》。日本的女排题材动画,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只
有《扣球手小优!》,曾经于90年代在众多电视台上播出。除了作为对手的郎平,《扣球
手小优!》中日本队的成员分别也有着现实原型:主角叶月优的原型是日本球手益子直美
,在1984年成为当年日本高中女排界最耀眼的新星,同年作为高中三年级生入选日本女排
国家队。第二女主角早濑奈美原型则是中国队的老对手广濑美代子,当年她的矫健敏捷和
顽强作风赢得了许多中国球迷的尊重。而片中的大门教练,原型也是现实里的日本主教练
小岛孝治。
这部作品创作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当时日本队正逐渐走向衰落,而中国队刚刚拿
下两连冠。但当时的中国队正面临一批大换血,老队员纷纷退役,而新人们还没锻炼出来
,中国女排也处于一个短暂的低迷期之中。1983年,中国女排在亚洲锦标赛决赛上败于日
本,为接连失利的日本女排带来了一些希望。当时日本的主教练山田重雄也认为趁著中国
队大换血,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日本一洗前耻的天赐良机,甚至可以展望第二次“三
连冠”。《扣球手小优!》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诞生。
https://www.upower.com.hk/article/485196
这部好看
作者: nanachi (娜娜奇)   2019-10-11 21:39:00
同志晚上好
作者: Ttei (T太)   2019-10-11 21:40:00
这样你也行,佩服
作者: leoleoaakk (雷欧.AK)   2019-10-11 21:41:00
是多爱中国
作者: weltschmerz (威尔特斯克˙闷死)   2019-10-11 21:43:00
ZZ
作者: smes95303 (罗吉奇希斯)   2019-10-11 21:54:00
精日份子
作者: afjpwoejfgpe (脖子黄)   2019-10-11 23:15:00
错版
作者: shirleyEchi (雪米菓)   2019-10-11 23:42:00
跟支那无关 硬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