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捏面女孩到偶动画导演 黄匀弦捏出意外

楼主: hoanbeh (孙南)   2019-08-12 12:25:56
中央社文化+双周报 2019/08/12 第41期

从捏面女孩到偶动画导演 黄匀弦捏出意外人生
“我家里是做捏面人的,我开始做停格动画,是因为没人想学捏面人,我才用这个方式,
来呈现传统工艺。”
文:洪健伦/摄影:吴翊宁/影音:叶冠吟、王怡文、蔡明珊
https://reurl.cc/ol3Ag
第21届台北电影奖颁奖典礼上,透过手捏人偶诉说独居老人面对社会变迁的停格偶动画短
片《当 一个人》,虽只有短短15分钟篇幅,却打败了长片《幸福城市》、《切小金家的
旅馆》与《老大人》、《寒单》等强敌,拿下“最佳美术设计奖”。
稍早才先获颁该届“最佳动画片”大奖的导演黄匀弦,在拿到最佳美术奖时激动地说,“
这是我最想得到的奖!我家里是做捏面人的,我开始做停格动画,是因为没人想学捏面人
,我才用这个方式,来呈现传统工艺。”
《当 一个人》更从去年底第55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开始,频频在台湾各大影展
拿下动画奖项,几乎没有失手。才做了第2部原创动画短片的黄匀弦与“旋转犀牛原创设
计工作室”,成绩傲人。
https://www.facebook.com/turnrhino/videos/948063848711923
《当 一个人》动画MV,谢铭祐演唱。(提供:旋转犀牛原创设计工作室)
曾排斥捏面人,江湖走一遭仍拾回手艺
黄匀弦与伙伴的工作室,位于新店市区外围的社区公寓大楼。一踏进门,目光就被客厅四
周架上堆满的人偶、道具与建筑物吸引,这些大大小小、造型充满奇想的作品,一路堆到
了天花板,像极了一间公仔狂热者的私人博物馆。
除了所有墙面都堆满了人偶与道具,一张方形大工作桌占去客厅中间大部分的空间,只留
下一条通往其他房间的走道。这张桌子是黄匀弦捏偶的工作桌,由于色彩鲜艳的塑钢土干
得快,她说在这边捏偶时,都不能开冷气。我们请她示范捏偶的过程,她从桌下顺手拿出
一块黏土,一边闲聊,一边就捏出一朵鲜艳的红玫瑰。
黄匀弦的父亲黄兴斌,是彰化的资深手工艺师,过去以捏面人为生。谈到她对捏面人的记
忆,黄匀弦说,她从6岁到大二,都在庙口卖捏面人,“只要有市集,我们都是全家出动
。”因为卖艺的生活辛苦,黄匀弦与哥哥黄元岳,小时候很排斥捏面人,“小时候都不知
道过年长什么样子,在庙口,大家都是去花红包钱,我们是去赚学费。”

黄匀弦工作室的客厅推满动画人偶与道具,中间的工作桌,就是她捏人偶的地方。

黄匀弦工作室的客厅推满动画人偶与道具,中间的工作桌,就是她捏人偶的地方。

黄匀弦从桌下顺手拿出一块黏土,一边闲聊,一边就捏出一朵鲜艳的红玫瑰
黄匀弦与哥哥刚出社会时,都当起上班族。黄匀弦还是喜欢造型艺术,因此曾在广告公司
、百货公司橱窗陈设领域与游戏公司工作,而理工科系毕业的哥哥,则在科技业任职。
2006年,哥哥告诉黄匀弦,做触控板的人很多,但会做捏面人的人很少,他想趁年轻再试
试看。当时在游戏公司上班的黄匀弦,也决定放手一试。兄妹俩双双辞掉工作,他们以传
统捏面技法,捏出造型新颖逗趣的原创公仔,到时下热门的创意市集摆摊。这一摆,他们
就再也没有回到办公室。
但2008年,他们的公仔生意也难逃金融海啸冲击,尽管存活了下来,生意却仍吃力。后来
,因为连锁餐饮业者举办创意短片竞赛,黄匀弦试着将人偶做成偶动画,不但得了奖,也
与业者开启了长期合作,让她走上以手作人偶制作动画之路。“一路上一连串的意外,彷
彿是祖师爷安排,被带到这条路上”,黄匀弦笑着说。
没得选的宿命,还是有感情
兄妹俩在外头走了一圈,又拾起曾想逃避的本事。黄匀弦说,“从小学的手艺这辈子真的
不再碰它,心里也舍不得。但怎么让它继续生存,我们都不知道。”
但被问到最喜欢捏面人的哪一点,黄匀弦说得明白,“一项手艺从小开始做,没有喜不喜
欢的问题。很多艺师第二代都一样,它变成一种膝反应,因为学的过程中,没人管你喜不
喜欢,你没得选。”

对于这样复杂的心情,黄匀弦看了很多。老家靠近彰化市与鹿港镇交界的她,从小看过各
种领域的老艺师,“他们知道这条路很辛苦,不希望下一代继承家业,却又不想让工艺断
掉,还是会期待有人传承手艺。那种心境的拉扯,没人知道怎么处理。”
抱着延续捏面人技艺的心情,黄匀弦与家人将这一身技艺,用在3个不同的方向。父亲在
彰化的“台湾玻璃馆”推广传统捏面人;哥哥则在南投的溪头妖怪村摆摊,继续制作新型
的设计公仔;黄匀弦则将人偶做成了停格动画。
黄匀弦说,“我们不确定哪一条路可以走得出来,但我们至少证明了,纯手工的方式也可
以制作偶动画,而且跟欧美的作品不同。”

黄匀弦为《当 一个人》制作的主角人偶与动画场景,仍摆在工作室架上。
但偶动画的人偶需要的黏土,与捏面人不同,偶动画的人偶需要配合拍摄需求,要具备能
不断接受动作调整的柔软度,又需要能够维持姿势的支撑力。黄匀弦与父亲试过混合不同
的材质,试出了几种方法,找出合用的材质。
尽管曾经向父亲讨教,寻找适合的黏土配方,黄匀弦说,其实从和哥哥跑创意市集到开始
做影片,家人起初都不支持,也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而她与哥哥在尝
试初期,索性与家人“失联”。
觉得小孩们不好好上班的家人,直到《当 一个人》在2018年底拿到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
,他们才真的有感。“等到开始得奖拿到奖金,他们才开始觉得我们做这些还不错,对上
一辈人而言,用价值去沟通比较难,还是需要多一些世俗的肯定。”

《当 一个人》两位导演黄匀弦(右)、蔡易锦(右2)在第55届金马奖夺下最佳动画短片
。(中央社记者张新伟摄)
为延续捏面文化起头,动画梦走出自己的生命
黄匀弦说,一开始做停格动画,为的是让更多人看见捏面艺术。“以前在庙口卖,只能捏
一只卖一只,速度慢,看到的人也不多;做成影片可以放上网,没有了国界,外国人也看
得到,或许可以提高生存机率。”
但这条路却自己走出了生命。
黄匀弦与团队带着完成的短片,到各国影展走了一圈,发现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台湾与我
们的文化。“我们的任务就变了,我们不但要用捏面人做动画,还要用捏面人讲台湾文化
与故事,再把这个故事送到他们面前,展现台湾的特色。”
《当 一个人》于焉而生。在《当 一个人》里,带着淡淡哀愁的故事,虽与社会切身相关
,却抽掉写实的场景设定,他们借外国人的视角,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台湾文化元素,并将
这些元素集合在一个虚构世界里。
例如他们从来过台湾的欧美朋友口中发现,他们对台湾的庙宇建筑印象深刻,便在影片之
中,加入了庙宇场景,黄匀弦说,“影片中的庙取材自旗津天后宫,但我们也结合其他台
湾庙宇常见的形象,让他的造型更活泼。而庙顶屋脊上原本应该出现的神像,则被我们换
成12生肖在吃台湾小吃。”

黄匀弦为《当 一个人》制作的天后宫,结合台湾庙宇特色,又加上幽默的巧思。

黄匀弦为《当 一个人》制作的街景道具,集结台湾路边常见的风景。

捏面技艺的转生,刚起步
以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只有透过不断的操作,才能延续生命。但透过以手工为主的偶动
画,是否真能延续捏面技艺,黄匀弦没有定论。她与工作室才完成2部动画短片,仍算是
刚起步,黄匀弦也仍是工作室里唯一的制偶师。
她说,目前工作室的行动只是抛砖引玉,不论是做停格动画或是捏面,他们先把成果做出
来,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你一定要有人开第一枪,拼出一个东西。”
至少,以制作偶动画来说,他们已经有逐渐累积能量。首部作品《巴特》剧组只有少少几
人,花了3年才完成17分钟的影片;但《巴特》的成果,吸引了更多同伴加入,到了《当
一个人》,15分钟的影片只花了一年就完成。
访问当下,旁边房间门后的动画师们,正在制作他们的第3部动画短片,黄匀弦说,“我
们的创作目标是‘三短一长’,我们先用3部短片,掌握不同的核心技术,再集中火力冲
长片。”
而看过许多老艺师后继无人,黄匀弦也深知传承的重要,因此,工作室也把他们摸索的经
验以及成果整理成册,出版了《台湾哪有偶动画》一书。
黄匀弦说,“传承一定要在状况最好的时候。过去老艺师在30、40岁技术最好的时候,都
抱着技术不愿分享。等到世界变了、社会不再需要这项技术,他们才惊觉后继无人,这是
我们最担心的事情。”

新时代为何需要老技艺,关键在价值
科技不断演进,许多新技术与生活方式,不断取代传统技艺,今日娱乐选择越来越多,声
光效果也越来越炫目,捏面人的娱乐价值早已被取代。黄匀弦还记得,国中时电动游戏开
始普及,马上就没人要学捏面了。
黄匀弦说,“传统技艺虽然美好,但它如果不被时代需要,我们也放手让它走,这真的好
吗?我一直如此自问。”她在重拾捏面技艺后,也一直自问“手工有什么了不起?”
黄匀弦说,她与哥哥在创意市集摆摊,强调贩售的作品都是台湾原创,全手工制作。但有
一类客人一听到他们这么说,不论他之前多喜欢这些公仔,马上就觉得它很廉价。还有客
人回呛,“我吃的面也是手工的”,这些人的大小眼,让黄匀弦一直很不服气,也让黄匀
弦反思,如何凸显手工的价值。
黄匀弦认为,关键在于“我的手工附加价值不够大”。为了让自己脱离只是手巧的“匠”
,为一身的技艺赋予更多价值,她认为,制作动画是个好的方法,“它不只有手艺,还可
以把我的价值观放进去,不再只是追求唯妙唯俏。”

捏面人生的动画梦,在路上
但捏面文化要如何走下去,黄匀弦叹了一口气反问,“你说捏面文化要走下去的必要性是
什么?”她说世界这么多元,没有人可以强迫谁去做什么。“我们只能让你看到,我用捏
面的技法做了这个,如果你喜欢,想不想学怎么做。”但她也觉得捏面的生命,还没走到
最后,还有更多尝试的空间。
回首这条自己长出生命的动画之路,它从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捏面人开始,但黄匀弦说,走
到现在,他们更像在做行动艺术,“我们用很少人关注的捏面技艺、做着很少人做的偶动
画,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刺激更多台湾人对自己的文化、社会更有信心,投注更多热情。

乘载着捏面人生的动画梦正准备起飞,黄匀弦说,“我们路才走了一半,还没到终点。”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90811w003
作者: hedgehogs (刺猬)   2019-08-12 12:28:00
倒数第二段说的很好
作者: fragmentwing (片翼碎梦)   2019-08-12 12:33:00
看成偶活……
作者: shampoopoo (毛宝洗发精)   2019-08-12 12:36:00
推 现在做捏面人的应该很少了
作者: chamomile050 (老派)   2019-08-12 14:29:00
作者: SaberTheBest (Saber最高!)   2019-08-12 17:30:00
优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