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模型,小弟我有几点看法啦!
首先这种模型叫做“小尺寸实验”啦,他要能反映全尺寸的火场情况,必须有很严谨的条件
。
“小尺寸实验”中,流体力学的无因次数(ex.Froude Number,Reynold Number) 必须与全
尺寸的情境相同,这样才能确定实验的火场行为是与真实情况类似的。
除上述以外,还要确定流场状态的相同;ex.如果原先的流场是紊流,那实验必须也是紊流
的情境。这次的火灾事件,一开始是爆炸的话,那流场行为和初期延烧产生的释热率,就有
一定之差距,实验设计就可能不能只用外加的纵火剂的释热率进行设计。且实验的情境,他
火焰之行为比较像层流火焰;但真实火场,一整层楼的起火,一定是紊流火焰之模式,如此
无因次释热率、火焰高度等之数值会有所误差,至于误差之程度大小,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对于火焰高度造成的快速垂直延烧、相对于居室体积的烟量、烟层下降速度、避难容许
时间(Available Safety Egress Time,ASET) 等等,可能都不是如此的严谨。
另外,国内的消防法规大部分都是抄日本的,而且法规永远只是安全的最低标准,就像不是
所有的大楼,防火结构安全会依照911事件的标准去做设计一样;一般供公众使用场所,也
不会依照纵火事件进行火源设计,除非是重要公众的设施啦,像是101大楼...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