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论自由而战:《图书馆战争》对台湾人权教育的启示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640
《图书馆战争》是我相当喜爱的日本作家有川浩老师作品,无论是小说、动画、或由知名
编剧野木亚纪子老师改编的真人版戏剧与电影俱有不俗表现。该作将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
“图书馆”与“战争”巧妙结合,建构出独特的世界观,其中更蕴含深刻意涵。
电影版开场以《图书馆自由宣言》揭开序幕,并贯穿全片,宣言的重点在于: 图书馆反
对一切不当审查,意即守护图书便是守护人民的自由。而宣言的出现肇因于1989“正化”
元年,一个虚构的日本年号与架空的日本社会,却开始实施“逼真”的法律《媒体良化法
》,政府全面审查图书并加以焚烧销毁,剥夺人民阅读、言论乃至于思想上的自由。
直至2004年对抗审查的唯一组织“图书队”成立,女主角笠原郁正是在高中生时代受到图
书队队员,未来的教官堂上笃的“拯救”,得以守下心爱的书籍,自此追随堂上的脚步加
入图书队,一同为守护书籍奋战。
依《图书馆法》建立的图书队与以《媒体良化法》成立的良化队常因价值观的矛盾正面交
锋,由于双方是在日本都市作战,武装冲突其实较为接近“城镇战”,图书馆要塞化,并
以轻武器的特战队模式进行。
有川浩老师相当用心地将图书队的成立、架构、组织有模有样地描绘而出,图书馆的组织
其实相当庞大,家大业大到已有“国中之国”的味道,配上多达3万人的军事部队,却以
威吓射击为中心,谨守不以杀伤为目的之专守防卫战斗方针,无法先发制人,并于有限时
间内进行战争。
如此被动的战斗方式常让图书队身陷危机,却还是有这一批人不以为忤,心甘情愿,设定
可能不尽合理,却体现图书队“为守护而战”的最高宗旨!观影时每每想到有一群人愿意
为了人权自由而奋战,我总是感动得久久不能自己,也让我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其一 人权的“具现化”教育
人权当然重要,毕竟不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或“发大财”得以轻易量化,其实极为抽象,但
《图书馆战争》中无论是《图书馆自由宣言》、《图书馆法规要览》,甚至是图书队的甘
菊花徽章,无不让自由、人权等概念化为现实,使我深刻体会到人权教育的可能方向。
严格来说,形象化可能会让概念的深意无法彻底传达,也就是说“比喻”虽然易于让人理
解,但有时并无法完全表现概念的全面意涵,只是要让人权或民主自由等概念众所周知,
无不需要一个“记忆点”,可能是歌曲或书籍等,将感性与理性融合一起,方是人权教育
深入人心的重中之重。
如2016年的“言论自由日”在地方政府常有人权讲座之类遍地开花活动,但之后回想起来
,能说出留存之记忆必然不多,但若将《中华民国刑法第一百条》的废止关系文书转化为
代表台湾保障人权重大里程碑的象征事物,再透过舆论或媒体批露,甚至进入教科书体系
。久而久之,必然形塑成人权的象征,成为集体记忆,将人权教育厚实扎根。
其二 人权教育的创意推广与结合
与其一的观念类似,不过此处所指的是人权教育的推展执行模式可以再行活泼化,如国高
生必有的毕业旅行或校外教学,交通部观光局或文化部都可以借由补助方式,鼓励学子远
赴国家人权博物馆之“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参访,而且定要进行专人导览,不能走马
看花,同时搭配离岛本身的美丽风华,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并兼顾刺激花东观光旅游之
功效,何乐不为?
而北部外民众也能设法使其规划顺道至“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或总统府参观,特别应
加大总统府开放力度,毕竟总统府历经日本与国民政府时期,“两个威权,一次满足”,
会让人权教育加倍添色,同样有提振内需功效。
其三 以大众娱乐或传播的面向切入的人权教育
近来台湾婚姻平权,亚洲第一,身为台湾人,我与有荣焉。婚姻平权自属人权之一环,但
为何反弹力量如此之大,还是在于人权观念尚未普及。而移风易俗收效最速的不脱大众娱
乐或传播。美国好莱坞便有多部谈论“同志”困境的电影,不断探讨该议题,才使得大众
得以扭转传统观点。台湾固然也有类似影剧,但显然力度不足,覆蓋层面不广,尚有强化
的空间。
另外,既然台湾反对婚姻平权的人士以教会为主力,那就应以教会说服教会,但切记在指
涉教会上无须冠以保守或开明,带有正负面意涵之标签,并应从宗教入手,若是有部能探
讨信仰与婚姻平权的现身说法影剧更佳,如电影《为巴比祈祷》般更得以感动人心,真切
地翻转人权教育。
《图书馆战争》透过一个部分架空的世界,去刻划“言论自由”这个既严肃又深刻的主题
,并提供我们许多启发。毕竟如果没有比较或失去,很少人会真正知道自由之可贵。我们
能看想看的书,说想说的话,无须为斟酌字句而胆颤心惊,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这样的台
湾,绝对值得我们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