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instean (台北捷运世界一流)》之铭言:
: 听过一种说法,因为家机专门用来玩游戏,CPU和GPU有经过特化,
: 所以虽然一台只卖1万5,但是效能不会输高规显卡桌机。
: (当然电脑一直在进步,所以几年后家机就落后电脑很多。)
: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又觉得怪怪的。我是被人给唬烂了吗?
以前的家用主机就是游戏特化硬件,比方说超任
下面的文字是从wiki找的超任的硬件特效
“最大发色数32768色,最大同屏幕显示256色,最大活动块数为128个,
并支援缩放、回旋、马赛克、半透明、窗口、光栅等特效。”
同期的PC因为还要跑作业系统加上通用软件,也很多没硬件解这些特效,
只能用软解的方式跑,所以跑同样的特效,家用主机效率比较好。
再来那时的家机游戏可说是本身就是作业系统,直接在硬件上运作。
要从DC之后,才有游戏运作在作业系统之上的作法。
而且过渡时期还有切换的作法,也就是开游戏之后,作业系统被游戏取代。
而不是游戏在作业系统上面运作的电脑模式。
日本会用有限的特效组合画面,欧美则是一直在电脑作游戏,
榨乾通用的电脑硬件的性能。所以当年日本游戏普遍比欧美游戏画面好,
而且比较流畅,因为欧美游戏的最佳化不足。
后来电脑硬件进步,DirectX等通用API出现,加上欧美厂商发明游戏通用引击。
以前的游戏主机因为是游戏特化硬件,各家的特效、API都不同。
通用API、通用引击的坏处是优化比不过专用,但硬件性能提高后,
通用的API、游戏引击的好处也开始浮现,游戏主机也开始支援。
到最后PS4、XB1、NS干脆就直接使用通用的x86、ARM,
游戏特化硬件的优势已经在硬件性能强大之下几乎消失。
而近代的游戏主机的优势就剩下软硬件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