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知道任何事情都和政治脱不了关系
我在学生时代政治冷感的时候就已经很讨厌简体字和中国用语了,所以尽量不谈政治
前面文章也提出很多用语对照,我也就不另外补充
为什么我讨厌简体字?不只是丑,很多用字从繁转简都是破坏性的,无法直接转回来
很多文章明明是正体字却出现于啊头发啊之类的状况,就是因为这个特性
这种无法复原的破坏性转换就像音质一样,同样容量一个有损一个无损你会选哪个?
再来是用字问题,我讨厌中国用语的原因基本上也和刚才提到的差不多
中国用语有很多同一个词代表复数意义的状况,换言之就是不够精确
在中国质量既代表quality也代表mass,可是在台湾就清楚区分为品质和质量
再加上,中国很多用词是从英文直接照字面翻译过来,没有考虑到不同场合的意译
比如从menu来的菜单也有选单之意,当用途有明确的差异时还使用同样的词汇就是不精确
还有,在错误的场合混用词汇也是中国用语的一个常见状况
貌似这个词只会用来形容外貌不会当成好像来用,估计也只会用在可量化的项目上
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其中的差异,还说台湾原本就有这个词,实在是可笑
使用精确的词汇就能有效增加沟通效率,这不是用习惯就能回避的问题
中国用语有太多情况是词不达意且不够精确,把想法转化成语言时丧失了很多细部资讯
作为不支持中国用语的理由,我相信这应该是非常理性的一种了
要提到比较偏感性的理由的话,那应该就是单纯不喜欢自己用习惯词汇受到影响吧
若是台湾原本没有的概念,直接用来当作外来语融入生活中使用就没什么问题
比如萌或是真香之类的,作为跟流行的一环我觉得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台湾原本已经存在完全对应的词汇,还要刻意使用外来用语就很奇怪了
凭什么我讲习惯的影片要变成视频?我觉得自己无论过多久都无法适应这种用语变化
的确语言是会随着时代变化的,抗拒这种变化的动机通常都是不理性的
不过我还是不希望身为正体字最后堡垒的台湾在用字遣词上失去自己的味道
在这个大环境下被中国用语渗透的情况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了
不只是现在一味接受中国娱乐的中小学生们,轻小说翻译等文字工作者大多也受到影响
甚至Windows和iOS等作业系统的用字也有松动的现象
想改善的话,最正统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让台湾取回文化输出的地位,但现在已经不可能
谁叫中国人多资源多,台湾文化就只能接受被同化被边缘化的命运
现在我能想到的安宁缓和疗法,大概就是在国小教材加入常见的台湾中国用语对应表吧
不过这个做法在现实上大概也会碰上很多困难
至于讨厌中国用语的更不理性的理由,我就把话讲难听但简短一点吧
我他妈就是歧视那群经过文革后水准低落的次等民族啦
台湾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只会摧毁文化再劣币逐良币的野蛮人还肖想代表华人?